苏州大学7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近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2021、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苏州大学7项成果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6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我校参与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苏州大学7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数学科学学院曹永罗教授牵头的“动力系统的几何理论与遍历理论”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针对动力系统的维数理论和遍历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重点研究了非共形系统中的不变集合和不变测度的分形几何刻画、系统的拓扑熵与周期轨道的指数增长率、非一致双曲系统的SRB测度理论和遍历性。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证明了非共形排斥子上的次可加拓扑压的连续性,实现超可加和次可加拓扑压的零点可分别给出排斥子维数的上、下界估计,该研究成果是迄今的最优估计;给出了通有系统的二分性质:同宿切与部分双曲;在一般的连续分解的非一致扩张的情况下,证明了SRB测度的存在性;证明了通有向量场周期轨道增长率与拓扑熵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严锋教授牵头的“聚离子液体电解质的创制与应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崔超华教授牵头的“高效有机光伏材料的烷硫基侧链工程”、轨道交通学院朱忠奎教授牵头的“机械装备微弱瞬态信息自适应匹配增强与早期故障诊断方法”、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李彦光教授牵头的“面向能源小分子的电催化材料设计与调控”共4个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亮教授牵头的“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策略创新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康振辉教授参与的“基于多酸分子平台的高效析氢电催化剂设计与制备”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由教育部设立,表彰奖励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设立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四大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授予特等奖,青年科学奖不设等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评审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竞争激烈,备受关注。

近年来,苏州大学深入贯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学担当,实施提升高质量创新效能的有效举措,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一体化科技创新。通过提前谋划、科学布局,精细服务,苏州大学原始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此次获奖将激励大家以更奋发的创新精神、更饱满的研究热情投身高质量科研工作,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苏州大学获得

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名单

苏州大学7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苏州大学7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苏州大学7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苏州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来源:苏州大学、编辑:苏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12:03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12: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