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不是所有客户都是上帝
顾客上帝的由来
其实国外没有“顾客就是上帝”一说。最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一家百货公司提出了"顾客总是对的"(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这一影响深远的营销理念。同时,还将当时零售业所奉行的顾客自慎(caveat emptor),即商品一旦出售概不负责的原则,改为无条件退货。这一组营销手段自然大获成功,被服务业所接纳成为一种新的准则,以致成为当今所有行业客户管理的圭臬。
而在中国,估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慢慢起来,然后有了这么一个口号:客户就是上帝。其实,这不是理念和口号问题,客户是否是上帝,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产品卖不出去,挣不到钱,客户自然而然就是上帝。
上帝太多了怎么办
只有一件唯一的商品,供给很少时,你才是客户的上帝。要卖十件商品,供给不算多时,每个客户都是你的上帝。当你要卖一万件商品,业务规模很大,供给完全过剩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上帝太多了,根本分不清谁是真上帝、谁是假上帝。可能还不清楚标准,但一定认识到一个概念:不是所有客户都是上帝。
通过销售规模和利润率区分客户
可以通过两个维度,区分成四个象限,对企业所有的客户进行分类。横轴是销售规模,纵轴是产品利润,这样就分出了四类客户。我个人的脑子里分别用代号标记这四类客户:上帝、主粮、甜点、矿藏。
02
—
上帝跑不了
只有15%的客户是你的上帝
要感谢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社会&经济学家帕累托。他贡献了三个经典而又影响深远的概念:帕累托最优(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帕累托指数(基尼系数)。而我们要谈的就是二八法则: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同样的,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企业利润。这里要注意的是,二八定律只能应用于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长尾部分。
那为什么我说只有15%呢,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了。随着财富进一步集中,我个人观察各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在缓慢的往一九的方向变化,所以我提出只把15%的客户归类为上帝。这样也有利于更精准的圈定高净值客户。
给予上帝客户超出期望的待遇
既然上帝客户贡献率这么高这么重要,那如何锁定这部分客户呢?很多意识到重要性的企业,都是花大力气来维护这部分客户。比如在航空公司,他们对头等舱客户、对贵宾客户的待遇通常都是超规格的。因为提前很久锁定折扣机票或者幸运的捡到一张尾仓票的客户,对利润的贡献远远低于贵宾客户。所以当空姐蹲在我的右手边,向我左手边的金卡客户祝福生日快乐,或者看到头等舱客户在喝鲜榨果汁和红酒,我的心态也就平和了。
我们需要好好想想了:对于我的上帝客户服务到位了吗?超出期望了吗?如果我是一位上帝级的优质客户,我又期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或关注呢?当我们想了、做了、做到了,上帝客户也就跑不了了。
02
—
主粮吃不好
主粮是主营业务的核心阵地
主粮客户的多寡代表了业务规模的大小,他们贡献了企业营业收入的大部分。生意人通常说薄利多销,当生意有了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没有主粮客户贡献的规模效应,服务上帝客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还是拿航司来说,如果一趟班机只开头等舱,肯定是亏本的。当有了绝大部分主粮客户摊薄了业务成本,才有机会通过沙发和红酒服务头等舱客户赚更多利润。
所以,主粮客户需求代表了主营业务的核心阵地。能服务好绝大多数主粮,业务才有规模效应。就像我们的俗语说的,主粮不稳,地动山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想把生意做大,那就只能锚定主粮客户需求,不然,注定只能赚点小钱。
对具备特征的部分主粮提价
但光吃主粮,肚子也慌,总得来点油水搭配点肉食。我们在服务主粮客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洞察客户需求,其实主粮客户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当业务具备规模效应绝大部分主粮客户都比较满意的时候,就需要持续进取了:给予具备特征的部分主粮客户更高价的增值服务。
比如说航司将飞机都改造为全景落地窗飞机(如果安全且成本不高的话),然后就可以对靠窗的经济仓座位区别提价。当然,这只是举了一个不恰当的栗子。说的意思是:当业务稳定时,是值得对主要客群进一步细分和增值服务的。
根据客户的需求减少一些非必要功能
有进取方案就有保守方案,当服务主粮的生意变得不那么赚钱的时候,那就迫不得已对核心业务进行调整。方法也是一致的:主动洞察客户需求,将一些非必要的功能删减掉。目的是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还是拿航司为例,如果大部分客户没有那么在意航餐,那么完全可以不提供或者提供极简的航餐;也可以考虑降低空姐的颜值配置。对于交通属性的业务,秀色和餐食也许没那么重要。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这些确实是非必要功能,而且能降低很多成本。
这里有一个真实案例,美国有航司一个CEO为了增加每年10万美金的利润,要求在所有的航餐中减少一枚橄榄。他认为,大家都是为了坐飞机,没有人会关注到航餐中少了一枚橄榄。。
04
—
甜点吃不饱
甜点是稀缺的
通常来说甜点客户是稀缺的,而价值又取决于是否稀缺,甚至与付出的努力毫无关系。这是很矛盾的。不是我不想多吃甜点,而是只有这么一份甜点。
因为甜点客户是挑剔的,付费意愿很强,但你只能偶尔才满足她的需求。对于拥有专机的小王来说,只有急着去赴“想你的液”,才会坐某趟班机的头等舱吧?如果把小王们当作上帝,那会经常饿肚子的。
创造需求:要么不同,要么更好
其实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要么让你的空姐跟一宁姐姐一样与众不同:小王会天天来坐你的飞机。要么让你的沙发又宽又好:小王除了专机只坐你的飞机。
到了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头等舱一定得要涨价哦。因为稀缺掌握定价权。苹果手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定价,而雷布斯的小米,经常要看OV华魅的眼色。
满足需求:增量或者提频
还有就是满足新的甜点客户需求,增加消费量,或者努力增加客户的消费频度。但我认为这通常很难,因为既然他是甜点客户就决定了他的需求一般很难满足,或他的消费频次一般很难提升。当然这里说的是方法论,而非资源的取舍和聚焦。苦等下一份甜点,还不如果断加一碗米饭。
05
—
矿藏挖不完
研究矿藏客群的消费潜力
为什么称呼第三象限的客群为矿藏呢,因为我认为这部分客群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好。偶尔来你这里消费,可能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这个客群是值得被研究的,尤其是要先研究消费潜力。因为消费潜力决定了这块区域值不值得打桩开采。
评估服务成本与接触成本
在评估消费潜力之后,还需要评估服务成本与接触成本,这是要探明需求服务的最大边界。就像一家企业需要决策要不要做社区电商一样:先要评估下沉客户的消费潜力,要评估企业资源禀赋做社区电商的服务成本,还需要考虑如何规模化的接触和拓展这批客户。
我个人认为,小企业开采矿藏时,努力往甜点方向做多利润,比努力往主粮方向做大规模会更有利,毕竟利润是实实在在的。而大企业开采矿藏时,倾向于做大规模优于做多利润,考虑更多的是市场地位、规模效应、与时间成本。
资源有限善于取舍
通常而言,一般企业资源是有限的。既要超越上帝的期待,又要给主粮增值服务,还要多来几份甜点,哪来的资源派很多人来挖矿?矿藏是挖不完的,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所以,既要也要还要,在战术上可以将就,在战略上其实是行不通的。
对于矿藏,通常是先下一招闲棋冷子,在主力胶着需要转换时,新开一块战场。或者,大龙遇阻时,期待成为胜负手。但,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06
—
后续
至此,就是CRM第二讲的全部了。我个人习惯以要事第一的原则,从规模和利润视角区分客户,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分方法。而在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的企业,规模和利润这两个维度的也是有不同优先级的。
后续我会从BD和交付的视角继续分类客户,以便从拓展难度和服务成本方面进一步分类客户。而这一客户关系管理系列十六篇小文,我准备分成客户分类、需求洞察、客户链接、终身管理四个部分陆续呈现。附上本章结构图,你的持续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
欢迎关注,更感谢点赞和转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