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力小贷初探绿色小贷:结合国际经验,创新业务、风控模式(佐力小贷官网)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绿色小贷的发展正在加速,国际主体与经验也在输入力量。近日,佐力小贷(06866.HK)公告,获得了DEG(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发放的人民币7500万元贷款融资,该笔资金将用于公司发放绿色贷款,定向投放于生态农林水产业、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绿色行业。

作为较早探索绿色信贷的小贷公司,佐力小贷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公司正不断结合海外经验并引进海外技术,在绿色贷款评级评估、绿色产业数据等方面进行投入。同时杨晟也坦言,在绿色小贷的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行业共识不足、人才专业性不足、小贷融资渠道受限等挑战,待全行业一起努力解决。

创新抵押方式 风控模式

针对此次与DEG的合作内容,杨晟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加公司绿色贷款资本基础和规模,且DEG将在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评估及绿色贷款快速评估方面为本公司提供支持,具体包括技术援助和培训、提供行业目录及标准等,这将有助于公司在绿色贷款的识别、绿色贷款市场开拓能力和绿色贷款标准建设工作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佐力小贷于2020年4月被列为湖州市首家绿色小贷试点单位,并将转型绿色金融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佐力小贷的绿色贷款余额约为人民币4.16亿元,占公司总贷款余额的约15.8%。

杨晟告诉记者,企业在节能减排或低碳转型过程中,存在较多传统金融服务未能触及的地带。比如光伏企业,其通过在屋顶建设光伏设备来展业,但时常企业是租用了他人厂房的屋顶,因此场地并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在企业无法对接第三方做抵押的情况下,其资金需求往往很难得到解决。由此,一些新兴收益权、碳汇质押等创新的质押模式,都是值得从事普惠金融的小贷公司去探索的。在光伏产业案例中,佐力小贷将企业股权及光伏设备作为抵押品。

作为较早探索绿色小贷的企业,目前佐力小贷获得了哪些经验?杨晟表示,公司在绿色小贷的建设、评价等领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范。比如,从贷前角度,首先需要明确准入清单,对于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行业与贷款用途进行明晰,随后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而言,佐力小贷和湖州南太湖绿色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湖州市小额贷款协会等共同起草的《绿色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与评价规范》(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于2020年6月正式发布实施。其中对于综合评价的定义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从政策符合性、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资源环境合规风险、节能减排效益等 4 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项目的资源环境综合表现。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层次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绿色融资项目的综合评价得分。

最终,可按照综合评价得分将项目分级:深绿项目(综合评价优秀)、中绿项目(综合评价良好)、浅绿项目(综合评价一般)等。根据不同的评价,将为借款企业提供不同的利率优惠。

加大人才、技术投入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除了贷前环节,贷中与贷后如何更加有效地检测以及量化项目的环境效益等,也是绿色小贷较传统小贷业务更难的挑战之一。在这方面小贷公司具体可以如何做?

杨晟告诉记者,绿色产业的环境效益量化确有其特殊性,如果以传统业务的贷后管理模式会出现较大的滞后性。因此,在绿色小贷的贷中、贷后管理中也有创新之处。仍然以光伏产业为例,佐力小贷在物理条件可控的情况下,在发电场地中安装了远程摄像头并将影像实时上传至后台,由此了解账务现场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也要求企业接入后台系统,将发电量数据上传,由此来把控借款的还款资金情况,并根据投入与产出来决定是否调整还款方案等。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也在绿色小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上述的数据对接等工作,均由佐力小贷开发的绿色信贷系统进行处理。佐力小贷自主研发的绿色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企业评估、项目分类、贷款投向管控、项目风险自动识别、贷款风险自动预计、贷款效益自动测算等,实现业务的全方位、可视化管理。

不过,对于第三方的行业外围数据,仍然需要人工录入,与自动采集到的企业数据进行对比,以检测风险情况。杨晟表示,未来将继续在金融科技方面进行投入,比如接下来,公司就将与一家专业的评估公司合作,来完善数据采集能力,补充到绿色信贷系统中。

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到行业发展仍然存在挑战。在杨晟看来,一方面,目前小贷行业参与绿色信贷的主体仍然较少,绿色小贷仍然未形成行业的共同理念和思路;另一方面,尽管行业内不乏拥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从业经历的人员,但绿色金融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与此同时,小贷行业仍然缺少更好的融资渠道,希望有更多外部资金能一起来助推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佐力小贷未来将持续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定期开展绿色贷款培训,以满足开展绿色贷款业务的需要。通过借助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服务外包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同时,加大对业务创新的信息技术投入,实现科技赋能发展。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2年7月17日 上午9: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