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我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立以来,经过65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这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千千万万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与奋力拼搏。

60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听党话 跟党走

“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如何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提出了具体要求。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的理解,坚定初心使命,把我们的事业同国家需要、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着眼点,推进院高质量发展。”一院院长王小军在专题党课中讲道。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院党委统筹部署,坚持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覆盖,形成“五学联动”的学习机制,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航天精神紧密结合,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中国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结合在一起,发挥“方向引领、方法指导、资源保障、督促落实”的作用,增强了对任务的引领力度。此外,一院党委坚持把办实事、开新局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收集可推行、可开展的实事清单,用心用情用力为员工办实事、解难事。

党有所呼,必有所应;党有所需,必有所为。一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并将党建工作作为保证航天事业成功的独特优势和坚强保证,在探索党建制度、凝结党建思想、铸就坚强队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例如,2004年一院党委在国有企业率先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提案制,17年来共征集提案近500件,办理率100%,满意度测评率100%。党代会年会的开展为发挥党代表作用、开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创新活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自立自强 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航天是在个别国家的封锁中长大的,有人说个别国家要卡我们的‘脖子’,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就运载火箭技术来讲,他卡不死我们。”6月24日,龙乐豪院士在香港大学一席讲话振奋人心。“卡不死”的原因就在于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航天工业的后进入者,中国航天如果仅仅停留在模仿或静态竞争的概念中,缺乏改进创新和持续提升产品性能的能力,缺少不断优化精密技术、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就不可能在这个关系国家战略地位的产业中立足。

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是一院干部职工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以一院总体设计部为例,2016年5月,总体设计部抽调骨干成员成立了国防科技工业战略火箭创新中心。该中心从系统创新、战略发展、前沿技术、技术理论4个方向展开相关研究,先后攻克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结构系统的多个难题,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再到探月工程、探火工程,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一院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一道道难关、突破一项项技术、赢得一次次成功,取得了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的光辉成就,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太空时代的序幕;研制的多型国防装备多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不断筑牢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新一代运载火箭,为月球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铺就“通天路”……

科学管理 人才强企

8月24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送入太空。执行完发射任务的试验队员小李给妻子发了一张照片,是他的手,并写道:“离家时剪的指甲,要回家了才长这么点,这就是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频率!”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火箭能实现如此高的发射频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十三五”期间,面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高强密度发射态势,一院提出去型号化、去任务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多个火箭构型部段级、单机级产品的统型工作,实现硬件产品和软件框架的通用,增强产品的通用化水平。同时,一院从设计上变“定制火箭”为“通用火箭”,通过提高火箭对不同任务的适应性,实现任务调整时,火箭只要经过最小程度更改就能应用于其他任务,最终将一发火箭的任务周期由原来的18个月降低至4至5个月。

此外,一院还转变原有小批量/单件生产、单一供方和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实施运载火箭百发批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一院现役火箭具备每年40发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新一代运载火箭具备每年5至8发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实现了组批投产。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优化运输流程、发射场流程和整星发射服务流程,一院将常温液体火箭的发射场流程从35天精减到15天,长十一火箭更是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快速进入太空的能力。

追求速度,更注重质量。一院以精细化流程管理为钥匙,把制度、标准与工作相结合,让每件工作都责任到岗、落实到人,确保任务成功。此外,中国航天事业创立之初就确定的“两总”管理系统和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产品发展路线,以及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等科学管理方法都是助推航天事业成功的法宝。

科学管理还包括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创业初期,一院靠的是以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为代表的第一代航天人的忠诚敬业精神;在航天事业成长期,靠的是以王永志、谢光选、龙乐豪、余梦伦、刘竹生等为代表的航天英才延续辉煌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时期,靠的则是新一代航天高层次人才群英荟萃,凝聚起航天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截至目前,共有33位院士在一院工作过,走出了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涌现出高凤林、韩利萍、崔蕴3位“大国工匠”……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感慨:“中国航天最令人感到害怕的,不是它所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而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人才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唯才是用的选拔机制、人尽其才的任用原则以及“干中学、学中干”的培养模式。在长二F火箭出征前,有一场特殊的考试——“你说我听”。去发射场的“新人”要详述发射场操作内容;型号“两总”级领导会针对重点环节发问,答不上来者不通过。提及考试难度,亲历者说:“堪比毕业论文答辩”。试验队通过这种方式让队员把知识、本领学到极致,再应用到实践中,促使大家快速成长成才。

不畏艰险 砥砺前行

今年,长五B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长七火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长二F火箭将3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3型火箭任务环环相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拉开。

然而,航天事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未知之路,成功路上总会有一些“绊脚石”“拦路虎”。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一次次挫折中奋起、在一次次挑战中前行的历史。一院干部职工屡经挫折不屈、面对挑战更强,始终激荡着与困难斗争到底的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气魄。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滋养、成就伟大的事业。建院之初,一院在从学习仿制到独立研制东风二号导弹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勤俭办事业的精神、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内核;在完成东风三号、四号、五号导弹研制和长征一号、二号、三号火箭重大突破的创举中,充分体现了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院在从跌入谷底到逐步走出困境的顽强拼搏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献身航天、勇攀高峰”的优良院风应运而生;进入新世纪,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一院提炼航天“三大精神”的共性特征,总结了航天“三大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面向未来,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一院将以建设航天强国为目标,以“双一流”为标准,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惟有成功才能专注发展,惟有奋斗才能实现发展,惟有创新才能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加快推动全面形成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的新局面,为梦想插上翅膀,沿着星辰大海的征途坚定前行。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以梦为马创新前行 高质量铺就“通天路”(筑航天科技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2日 上午9:38
下一篇 2023年1月12日 上午9: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