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璋大,男,1932年9月生,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溧水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口述原声】
我1988年1月当选市人大代表。今年89岁,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二十和二十一两个世纪,算是南京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资深见证人。如果你不信,就看看我退休后自建的“家庭档案馆”。去年6月8日,我这个馆还上过央视的节目。
当县委副书记时,我曾分管档案部门,对档案工作很感兴趣。1993年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就整理自己积累的各类档案,建起家庭档案馆,如今,已积累6000多张照片,写了500多万字。小到儿孙的考试成绩,大到家庭的每次变动,档案里都有记录。
我的这个家庭档案,时间上是从1949年到现在,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你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油价格、票据,到改革开放以后彩电、冰箱的价格,我都有详细记录,算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家庭变迁的“活档案”。
我的家庭档案有3个版本,第一个是实物和纸质的,第二个是存在电脑里的数字档案,第三个是存在手机里的APP。家庭档案馆就设在自己家中,一套三居室房子,面积110多平方米,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溧水县第九届人大会议摘记”部分记录着溧水第一个液化气站的建设过程:1983年,溧水县从镇江地区划归南京市管辖。当时,其他各县(区)都建有液化气站,就溧水没有,许多市民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我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江浦等地学习参观,最后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溧水终于建起了第一个液化气站,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今年4月1日,在溧水城区二里桥,我看到那个经营了30多年的液化气站停止瓶装液化石油气灌装服务,改为管道燃气了。这个液化气站的变化,也是咱们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2015年6月8日,省档案局在我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国际档案日”新闻发布会,来了好多记者。我这个家庭档案馆虽然不大,却生动记录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每一步足迹。
【代表感言】
市人大代表、溧水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周海森:沈老的家庭档案馆,可以说是南京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缩微版“成就展”,更是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值得咱们人大代表经常去看看。看到成就,增强自信、坚定信念;更要看到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南京现代化进程中贡献代表智慧。
通讯员 张传新 黄方旻 南报融媒体记者 许琴
沈璋大。宁仁轩供图
来源: 南京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