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剑清: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市场条件下对劳动要素的束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谋求发展,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7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91亿,其中流动人口2.44亿。大量的人口迁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显著表现。共产党员离开本土、外出务工,选择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非公企业,变身流动党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由此衍生出许多问题,如何加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概念界定

流动党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指的是“因变换工作或地域导致党员流动,但党组织关系并没有及时转移出去,造成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式参加党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流动党员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寻求“稳定”的就业思维,非公企业成为党员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是指选择非公企业暂时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就业、经商或者学习,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但党组织关系因没有固定的地点接受或者自己不愿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党员。

二、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名党员,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都应该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按时参加党员小组和党支部活动。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流动党员也不能违背党章的规定。但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党员相比,非公企业的流动党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1、流动性较大。流动性是人们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空间上的位移。近年来,人口跨空间流动加大,党员队伍流动也较为普遍。相对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的党员来讲,流动党员的工作环境、经济条件、职业层次方面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趋利性让流动党员去选择更好地就业,但由此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第一,缺乏安全感。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追求的是一种“稳定”的生活,既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生活。公有企业是国家参与投资和控股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相对于非公企业来说,有更稳定的收入保障和工资福利。非公企业的流动党员大多以农村青年为主,他们远离家乡、进入城市独自打拼,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旦面对工资偏低、工作不稳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时,容易缺乏安全感,甚至迷茫和无助。第二,管理难度大。一般而言,国有企业有比较成熟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但对于非公企业来说,则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首先,对于党组织关系所在地来说,流出的党员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流出地党组织很难与党员取得联系。其次,流出地党组织并没有有效的对外出党员进行管理,让部分党员成为管理的“真空带”。再次,相对于公有制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成立较晚,相对缺乏管理经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往往不够到位。第四,教育活动难开展。参加党组织生活是一名党员的义务。但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时间长,原党组织很难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部分非公企业没有设立党组织,有些流动党员的教育几乎成为空白。

2、身份不够明晰。党员身份是令人自豪的标志。入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就应该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勿忘当初的入党誓言,时刻提高自己的党性意识和奉献意识。流动党员的身份归属难以明确,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存在着户籍地跟工作地发生分离,或者是暂居地和学习地发生分离。再加之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经常会面临着跳槽,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并不能带来好处,“经济人”属性使他们在非公企业里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热情,成为“隐性党员”。他们不但没有成为引领者,反而落在了员工队伍后面。从实际情况来看,“隐性党员”的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背景:一是回避义务,个别党员即使在原组织参加党组织生活也不积极,不愿承担相应责任,何况到了异地。二是贪图便宜。部分党员基于物质福利,不愿意参加不带来直接利益的企业党组织活动。三是减少麻烦。一些外地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要经过“基层党组织-所在地方党组织-企业党组织”的复杂流程,故而放弃接转。笔者访谈了一位在非公企业工作的周姓党员,当问及到“你是否会主动告诉企业自己是党员”这个问题时。他的答案是否定,并说出自己的三点原因。第一,我的公司没有党支部,我也就不需要没事找事的说自己是党员。第二,即便是有党组织,我想我也会看情况,毕竟说自己是党员还要受到党组织的约束,参加党组织生活,我好不容易有假,不能浪费在这里了。第三,我说自己是党员有什么用,又不会有优惠,也不会给我加工资,没有必要去承认自己的党员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这部分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失去了一个党员应有的标准。

3、成分较为多样。从职业构成看,非公企业流动党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农村流动党员。非公企业的流动党员以农村流动党员为主,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进城务工,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二是学生流动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刚刚找到工作,党组织关系还放在户籍所在地或人才中心的毕业学生。三是因各方面因素造成单位改制、下岗或原公有制下岗在非公企业打零工的流动党员。四是公派学习、交流的流动党员。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流动愈来愈频繁,公派学习、交流在非公企业的党员也越来越多,由于时间较长,无法正常参与党组织生活,自然就成为流动党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生活环境、工作岗位。如广州、深圳一带,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人们纷纷涌入这些福利待遇好、工资薪酬高的城市就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据笔者在长沙市开福区的几个非公企业做的调查,有36%的流动党员来自农村,有12%是下岗职工,还有5%的学生群体。67%的流动党员是大学本科毕业,大专毕业占据22%。从文化素质构成看,目前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大学生是非公企业的主力军。从年龄构成看,主要是集中在22-45岁之间的中青年。中青年越来越成为非公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上更需要党组织的关怀。面对着如此复杂的群体,如何加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时代给出的重大问题。

三、加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管理应以动态管理为原则,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强化流动党员的关怀和服务,以党建促经营,促服务,促发展。

(一)着力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要求流动党员实行外出报告制,流出地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和外出报告,建立台账,以记录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流动性大、难于管理的特点,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流动党员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就可以组建流动党员管理站。选派党性觉悟高、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站长。其次,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落实流动党员积分管理制度,与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所在地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报流动党员工作、学习、参加组织活动状况,搭建交流与联系的平台,共同携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其次,提高流动党员亮明身份意识。建立健全党员亮身份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标出党旗,亮出身份。一来便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二来也是明确自身职责。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破攻关有党员”,在各自的岗位面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和员工中的形象;明承诺,结合企业经营目标,要求党员向上级党组织和群众作出承诺,并把这一项内容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的促进党员素质和业绩的提升;向外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督促其积极参加所在企业单位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

再次,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库。党员的流动性意味着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过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把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

1、填写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流出地党组织可以在网上构建流动党员管理平台,与各级党组织进行核对,把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输入到信息库中。写上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职务、入党时间、学历、居住地、联系方式、党龄等基本信息。如果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发生改变,必须及时更改,确保流出地党组织能随时联系上流动党员。

2、登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状况。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党员素养的有效途径。党员培训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网上登记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情况能让党组织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状况。教育培训状况登记情况包括年份(具体到年月)、培训类型、次数。

3、注明党费交纳情况。交纳党费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党费交纳一般是按月进行,根据党员相对固定的工资收入、或者经常性收入为基础,计算党费交纳数。流动党员交纳党费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持《流动党员证》可以在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非公企业如果没有党组织,可以通过网上缴费。流动党员通过党费交纳系统及时填写自己党费交纳情况,方便党组织及时整理和反馈。党费缴纳系统可以提供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多种支付形式,以方便党员缴费。

4、一键转移党组织关系。流动党员不愿意转移党组织关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党组织关系转接难。利用互联网建立电子党组织关系认证平台,解决线上线下身份认证统一。流动党员只要出示二维码就能转移党组织关系。电子党组织关系的出现,不仅可以为党员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可以有效掌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发展情况,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5、党务公开。党组织将党实施的领导活动,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向党内或党外公开。增强党内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监督权、知情权。党务公开的内容可以是:⑴党组织概况,党组织班子组成及成员状况;⑵党费活动经费使用状况;⑶党组织中长期工作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完成情况;⑷党组织的特色活动。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根据党员流动的特殊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方法,开展线上与线下教育,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表现。

线下教育主要是指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流动党员的线下教育主要可由流出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同进行。传统的面对面教育不可或缺,其优势在于,更多的互动与更充分的情感交流,对学习状态实时观察,学习效果进行随时检验。当然,传统的面对面教育会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里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主要讲一下线上教育。线上教育指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传递党建信息,开展党建工作。

第一,非公企业党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党建网站,网站可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首页、企业概况、政策文件、党组织动态、党员风采等部分。首页是整个企业党建情况的概貌,以便让浏览者有一目了然的感觉。企业概况主要是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党组织动态主要是平时的通知公告、开展和组织哪些活动等等。政策文件主要是国家下发的规定、通知、要求等。党员风采主要是对企业贡献突出的党员事迹公开,利用身边典型开展教育。

第二,构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学习交流微信平台。微信已然是当下最火的社交工具,微信与党建融合必然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流动党员常年在外,实践中,要他们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有了微信这个实时通讯工具,显然就会方便得多。流动党员需要关注党组织的微信号,及时接受教育和培训,并把自己的学习情况予以汇报,这样,不仅方便流动党员学习,也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第三,设计非公企业党员学习APP。学习APP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双向互动、形象直观的优势,更好地为流动党员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学习园地APP,打破流动党员的时间限制,让流出地党组织及时了解在外党员的工作、学习状况,实现党员与党组织零距离交流。建议APP可以设置六个板块的内容。一是视频教育。把国家发生的重点、热点事件、典型事迹、廉政法规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供流动党员学习。二是听党员故事。将先进的党员事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三是学习荐读。里面可以包括党章党纪、党史博览、人文素养、养生保健、生活百科,以满足其多元化发展需求。四是直播讲堂。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动员进行远程直播,充分利用远程直播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五是学习论坛。鼓励流动党员针对学习和培训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以提升教育效果。六是学习排行榜。以积分的形式把流动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排序,增强流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只要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提高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三)切实保障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各项权益

解决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关注流动党员的基本需求,把关心落到实处。例如,可确立“政治生日制度”。将入党的时间作为党员的政治生日,制作生日贺卡,在当天与党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让党员汇报自己这一年的情况,并针对企业的问题,让党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再如,开展“红色老娘舅”活动。红色老娘舅其实就是纠纷调解室,主要是调节经营者和员工的矛盾,为其提供帮助。同时也宣传党的一系列政策,让党员接受党性洗礼,提升思想觉悟。还有,开展支部书记开放日活动。每月确立一个时间,作为支部书记开放日。以倾心交流、共话发展、答惑解疑为宗旨,员工有任何问题都可在那天与支部书记进行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顾虑、疑惑,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加强流动党员培训。对于流动党员来说,晋升和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以学习为先导,以培养促提升来提高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倡导建立推介、录用、加薪、提职、培训党员“五优先”激励机制,加大党内关怀帮扶力度,促进企业和党组织共同发展。再次,为流动党员的梦想提供帮助。打造“梦想孵化馆”,针对党员需求进行公益培训,增强流动党员的认同感,从文化上凝聚流动党员。

(作者单位: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下午5:12
下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下午5: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