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培育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人工智能 党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作出部署,并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写入其中。从信息化、数字化、元宇宙到“人工智能 ”,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呼之欲出,最直接的影响必然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毫无疑问,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被深刻影响着,特别是作为社会建设新生力量的青年大学生在大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始终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如何培育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这一课题也摆在了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一过程中,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护航、示范引领、组织保障在其中无疑居于核心统领地位。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培育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人工智能 党建)

传统高校党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党建始终担负着思想引领、把舵定位、旗帜方向的重要作用,并且多年来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传统高校党建工作遭遇了诸多现实挑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应对破解困境,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也不能回避的时代课题。

一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其传统的工作方式主要依靠线下,而信息化、智能化引起的最大变化则是将宣传阵地、思想引领阵地从线下转为线上,特别是三年疫情的深刻影响,更是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足不出户可解决天下事”,这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其一面对海量的信息,青年大学生如何理性选择、面对思想的困惑又如何判断是对错;其二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占领线上阵地的主导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的话语权也成为一个难点和重点。二是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不同特点,他们思想更加开放积极,乐观又独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拥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对于个人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对信息的辨别与认识不成熟,他们更像一个“矛盾体”,更多的时间在矛盾中徘徊,一方面源于接收外部信息的量的激增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也存在教师在学生引导上的方式方法与时代需求脱节,这些都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的价值与意义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方法、手段,开辟更多的工作路径,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与接触外部社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培养更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培养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的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 高校党建”,是在党建信息化集成综合基础上构建的党组织、党员、学生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平台。通过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融合、平台的构建、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为高校党建质量的提升开辟新路径、提供新思路。

一是智能化党务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党务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建设高校党建工作数据库,通过“数据生成 数据更新 数据挖掘 数据梳理 数据运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层次明晰化、程序标准化、执行数字化、监督实时化、培养个性化。例如:依托党员管理数据库,将党员发展培养的5个阶段中的25个环节、50余个节点进行有效规范和记录,系统内置提醒节点和发展阶段性培养考察评价,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党员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党组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全过程培养”不掉线,实现对申请人的“政治画像”。

二是个性化党性教育:在建设高校党建工作数据库基础上,打通学生培养系统与党建工作系统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青年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等信息,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提高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后台分析师生的数据偏好,可以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在线化党建活动平台。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党员提供“沉浸式”党建学习体验;技术手段的助力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吸引更多党员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高校党建工作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在线化实践服务:通过提升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语音、图像甚至情感等多元化形态要素的搜索匹配,为宣传党的主张、助力社会服务、推动改革发展等提供多样化智慧支持。例如,可以搭建集成人脸识别、语音合成等AI技术平台,以提供丰富的媒体内容生成支持,增加项目的趣味性,辅助党组织实践项目和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扩大影响力,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可以借助AI技术,实现远距离的服务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不同高校、不同组织之间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为联合开展或者远程开展实践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可以采用智能化手段,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让师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充分打造“云端上”“指尖上”的工作平台,为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排忧解难。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党建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更好地培养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持续赋能。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培养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的过程中可能带来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风险和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应对风险挑战地意识等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作者:汕头大学理学院,王风奇、丁源、田亚梅、燕东芝【本文系202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本科分会“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党建研究后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党建,培育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下午12:26
下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下午12: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