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市举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湖北选送了一批精品作品赴沪参展,让我们跟随部分新创作品,一同领略荆楚非遗艺术精品的魅力,感受非遗作品反映的时代变迁。
“非遗”里的荆楚文化
九头鸟新说 楚漆器屏风(2018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作者:刘比建 省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九头鸟的形象是楚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九五至尊“的象征,它热烈奔放、智慧精明,传递着力量和奋进精神。鼓在古代是一种法器,也是祭祀的礼器,它浑厚的声音气势磅礴,蕴含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作者刘比建用楚式漆艺的表现,将鼓与鸟灵动结合,从抽象到具象,从平面到立体,展开对楚式漆艺的新思考,传达给观赏者丰富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享受。
《青铜编钟》 铜制编钟(2020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作者:项绍清 省级非遗传承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始于商周之际,盛兴于春秋战国与秦汉,延续至宋元明清。民国时期随州有铜钟制作匠人,为宫观庙宇铸钟。
作品由省级传承人项绍清设计制作,历时半年。该技艺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包含“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和“一钟双音”校音等核心技术,制成26件铜钟编组悬挂可演奏。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
《工艺剑》 青铜剑(2021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铅锡刻镂技艺
作者:敖兴华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华夏的青铜器种类多如繁星。古人对青铜器的使用通常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繁复美观的青铜器也是楚文化的代表之一。铅锡刻镂技艺是楚系青铜器制模技艺中的核心。
此作品由省级传承人敖兴华设计制作,历时半年。工艺剑将古人对青铜剑的制作流程和工序再次展现出来。铸造成型,雕刻剑格,打磨剑身,剑格镶嵌,剑身刻字,鎏金入字等处理。最后剑身磨花精制而成。
“非遗”里的百姓生活
《脱胎镂空龙纹香熏》 脱胎漆器香薰炉(2019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作者:邹传志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造型奇异瑰丽,图饰丰富多彩,色彩饱和雅重。榫卯组合是其一大特色,整体物件往往由分别雕刻成形的部件榫卯组合而成,造型生动牢固。一件器物要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二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香薰炉是一种给居室添香的实用器皿,适用于茶室、琴室、卧室等多种场所,使人放松精神与情绪。脱胎镂空龙纹香熏由省级传承人邹传志设计制作,历时半年。采用传统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之脱胎技术所制,不仅有完美的造型、精湛高超的脱胎镂空技艺,更是香文化与漆文化的一种传承。
《通山看橱》 木雕看橱(2021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木雕(通山木雕)
作者:成希 市级传承人
“通山看橱”盛行于明末清初,因其为点缀厅堂,并不追求其实用性的装饰品,故称为“看橱”。
《通山看橱》由通山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荆楚工匠成希历时6个月雕制。作品以金丝楠阴沉木为材料,采用浮雕、镂空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雕饰有39组戏剧图案和民间故事86个人物形态各异,各有意趣,雕刻极为入微。每组戏剧都把握住了剧情的重要情节和人物瞬间的感情变化,独具匠心。
“非遗”里的荆楚民俗
《花样故事》 剪纸镜片(2018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雕花剪纸(鄂州雕花剪纸)
作者:曹小琴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鄂州雕花剪纸历史悠久,早在1935年成立了花样工会;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一个分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鄂州雕花剪纸最早的存在形式是“花样”,即绣花的底样。本作品《花样故事》由市级传承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曹小琴原创设计并雕刻,以鄂州老花样的制作流程为创作思路,再现当年老花样的制作流程:做蜡盘→制刻刀→熏样→刻花样→卖花样→买花样绣花。花样鼓的造型、卖花样时咏唱的歌谣……画面以阳刻技法为主,整幅作品是对“卖花样”这个农耕文化时代的百姓生活记录和再现。
《龙凤呈祥》 木雕摆件(2020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木雕(武汉木雕船模)
作者:龙从发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龙凤呈祥、同舟共济,自古就是人民对美好家庭生活的祝福。
作品由黄杨木、柏木雕刻而成。黄杨木色泽淡雅、手感细腻,号称“木中象牙”;柏木又名“香柏木”,寓意百年好合。左龙右凤的船体造型,线条流畅。上设宫灯采用唐草龙草凤造型,古朴大方。船上设计有飞檐斗拱的传统建筑,更强调了吊栏、雀替、屋脊、窗花、栏杆等特色元素。更从“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获得灵感,设置三座联桥,使作品更显灵动。
撮箕口吊脚楼 吊脚楼模型(2020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作者:万桃元 国家级传承人、湖北省荆楚工匠、恩施州州级民间艺术大师
吊脚楼俗称“干栏”,是武陵地区土家族、苗族等人民主要居住建筑样式。其结构有“撮箕口”、“钥匙头”、“四合井”、“扁担挑”。
作品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荆楚工匠万桃元大师制作,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土家族吊脚楼中的“撮箕口”吊脚楼,并以此为原型,来展示土家族吊脚楼中所包含的精湛制作技艺与民族地域特色。作品整体质朴、大气,俨然一栋立于山地林间的传统土家族吊脚楼。
“非遗”里的时代印记
《最美天使》 刺绣镜片(2020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民间绣活(大冶刺绣)
作者:刘小红,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省三八红旗手。
民间绣活(大冶刺绣)是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中心,流行于鄂东南地区的民间绣活,作为荆楚刺绣文化的组成部分,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作品以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第8版刊登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医生黄霞照片为蓝本,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在疫情防控期间独力制作完成,历时三月。这幅作品中人物的眉眼部分,是最精彩也是最难表现的部分,没有固定的刺绣模式,作者完全依靠深厚的刺绣功底和经验,将一根丝线劈成26根,以平针绣为主,辅以掺针、乱针、接针、套针、戗针绣等技法,呈现效果细腻立体、生动自然。
《幸福家园》 剪纸镜片(2020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雕花剪纸(鄂州雕花剪纸)
作者:廖东辉 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湖北省技术能手
鄂州雕花剪纸多用刀刻,兼用剪刀,图案借用夸张、象征、谐音取意等手法,或对称折叠,或拼零整合,采用阴阳对比、雕剪结合、适合型构图的方式,彰显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愿景,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
该作品由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湖北省技术能手廖东辉原创,以建设小康社会为题材,以凤凰、牡丹、家园、小孩、果树、鱼儿为元素,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幅和谐、美好、幸福的画面,作品精致、唯美、传统、典雅。
《锦羽祥云》 汉绣挂屏(2019年)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汉绣
作者:张先松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第一届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汉绣始于汉代,兴于唐、盛于清。追根溯源,达两千余年。由古城荆州发源,后经长江水路流传至武汉,后传入洪湖。
精工汉绣作品《锦羽祥云》是张先松汉绣艺术工作室师徒全力合作,运用齐平针、簑针、凤尾游针、烈焰游针和盘金、点金、洒金等多种汉绣技艺和近百种彩线,历经半年绣制而成。图中七十只奋飞彩凤以“凤凰涅盤”“浴火重生”“丹凤朝阳”“凤落梧桐”“百鸟朝凤”五个片段巧妙构成气势恢宏的画面,寓意伟大祖国历经磨难、奋力拼博得以新生,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湖北之声记者刘成璐,通讯员孙旭、何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