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通过新型能力建设,产品标准化率提升到33%,新造的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100%,修理的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92%以上,公司销售额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加10%。
材料执笔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薛文彦
案例简介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是通过PDM系统、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等系统集成,打通三维模型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实现订单的及时交付和产品从交付到物料的追溯。围绕销售订单,根据库存、交期等约束条件进行MRP运算生成造修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保障造修生产计划完成,加速库存周转,同时实现造修和零部件工艺下达、排产、物料配送指令下达到工序和设备、报工。通过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QMS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并与生产现场智能检测设备、数控机床联网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实现IT/OT融合应用,实现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质量追溯。通过造修设计工艺一体化管控、造修物料管控、造修一体化生产组织推进公司造修一体化订单的及时交付。
在新型能力建设过程中,通过设计及时率、工艺及时率、采购到货及时率、合格率、产品质量、完工及时率、交付的及时率等指标对设计工艺一体化水平、物料保障、造修生产过程和产品交付等方面进行管控。通过新型能力建设,产品标准化率提升到33%,新造的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100%,修理的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92%以上,公司销售额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加10%。
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基本需求及历程
1. 企业战略情况
服务“交通强国”,践行“一带一路”,融入“建设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目标,把公司建成以轨道交通装备牵引动力为核心,及其相关领域有限多元化综合服务商。通过做优国铁业务突出“精品化”、做大国际业务突出“规模化”、做稳路外业务突出“特色化”、做精发动机业务突出“品牌化”、做强工程机械业务突出“多样化”、做实门系统业务突出“产业化”,到“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归母净利润0.5亿元,技术投入比不低于5%。
2.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析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120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离散型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根基扎实。近几年,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正促使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开启新一轮全方位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迅猛发展,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司传统业务创新发展,优化业务流程,赋能员工,延伸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公司发展面临的巨大考验。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内燃机车研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产品优势。近几年,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内燃机车市场需求稳定,但近期因疫情冲击导致制造业回流,轨道交通产业不断重组集中,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内燃机车产业进入“后内燃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更高的价值效益,公司实行造修一体化,通过内部管控实现生产运营优化,并结合客户的需求,推行机车的在线远程运维,实现服务延伸。
3. 企业数字化历程
公司数字化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以基础建设为主的起步阶段:建成覆盖全公司的主干计算机网络,建立基于三维实体建模的先进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方法,实施了基础办公平台,配置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二是以业务系统单项应用为主的单项覆盖阶段:对基础办公平台进行升级推广应用,建立了协同仿真平台和高性能仿真计算中心站,配置了数控加工中心和智能化产线。三是以系统深度应用和综合集成为主的集成提升阶段: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建成了试验验证中心,开展工位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工位标准化管理,实现了智能工具自动采集数据和改造设备质检数据共享,提升了现场数据采集的效率,开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研发工作站云平台建设提升研发能力。四是以业务的协同与创新为主的创新发展阶段: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企业建设工作,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建设,不断推进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数据的四要素互动创新。
企业新型能力识别和打造情况
1. 新型能力识别
(1)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分析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加强竞争合作优势可持续性和战略柔性,逐步从过去的单纯竞争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转变,以有效应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市场竞争合作环境。充分考虑影响转型的内外部因素和环境变化,明确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需求如下:
1)产品领先优势需求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内燃机车的研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产品优势。为保持产品优势持续领先,一是需要进一步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以较低成本形成高质量、高性能的内燃机车产品,建立全功率覆盖的内燃机车谱系;二是需要面向未来机车发展趋势,以安全、绿色、高效、智能为导向,研制新产品,满足不同模式、不同制式、不同运量、不同环境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2)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需求
为顺应制造向制造 服务转型的趋势,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进行了和谐机车全寿命周期研究,建成了出口机车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系统,机车维保管理系统。为进一步获取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公司还需主动适应不同用户的维修需求,以“安全性、可靠性”为中心持续深化全寿命周期内的修程修制研究,结合机车智能健康诊断大数据,进行机车精准维护,全面降低LCC维护成本,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
3)管理优势需求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120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离散型制造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根基扎实,近几年,公司引进信息化系统,建成了包括OA、电子邮局、业务表单化、HCM、PDM、ERP、MES(工位信息化)、CRM、QMS等五十多个信息化系统,覆盖公司各个业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赋能公司员工,促进转型创新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各个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系统间数据集成共享和自动传递,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公司围绕造修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需要做优做强,科学配置资源,优化流程管理和组织管理,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实现数字化精益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管控水平,从技术导向、业务导向向价值效益导向转变,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4)资源整合优势需求
为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建设和优化六大主次业务良性互动、梯次发展的综合业务结构体系,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的横向合作,推动轨道交通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公司需整合内外部资源,与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合作,建立双创平台,聚焦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细分领域,力争在不同阶段均能够把握住市场机遇,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2)业务场景分析
业务场景: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订单及时交付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由市场部、产品设计部、工艺技术部、项目管理部、供应链管理部、生产保障中心和各生产单位,基于PDM系统、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电子履历系统、QMS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内燃机车的新造和修理的设计、工艺、生产、质量、交付等全流程管控,实现产品从交付到物料的追溯,通过打通IT、OT、DT实现基于客户订单的内外部的协同和快速响应。
产品设计部设计师既负责零部件的新造设计,又负责其修理工作,新造数据可以高效的为修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EBOM、PBOM、MBOM 在一个PDM平台上编制和管理,设计仿真和工艺仿真也在一个平台上管理,实现了设计和工艺一体化。建立协同仿真平台,深化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应用,并与PDM系统、ERP系统集成,打通三维模型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产品交付等环节的应用,实现物料、MBOM、工艺路线等信息从PDM系统自动传递到ERP系统,实现工艺文件等数据自动下发到生产现场终端设备,结合公司智能制造能力建设实现了造修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
基于订单和预测,通过ERP系统根据库存、交期等约束条件进行MRP运算生成造修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经过计划平衡形成采购件计划和自制件计划,同时编制外协件计划,保障造修生产计划完成和加速库存周转。通过PDM系统、ERP系统和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进行造修和零部件工艺下达、排产、物料配送指令下达、报工。通过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QMS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并与生产现场智能检测设备互联互通,实现IT/OT融合应用,对原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成品的质量管理等实现全流程的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质量追溯。通过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与DNC数控机床联网系统集成,实现IT/OT互联互通,实现数控程序下达到生产现场设备以及设备状态参数的自动采集。通过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和电子履历系统的集成,实现产品从交付到物料的追溯,通过打通IT、OT、DT实现基于客户订单的内外部的协同和快速响应。
(3)新型能力体系策划
为贯彻中车集团“13354”数字化转型战略,为中国中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支撑。从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建设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目标,把公司建设成为以轨道交通装备牵引动力为核心,及其相关领域有限多元化综合服务商。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必要时引入咨询机构,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采用SWOT、PEST、标杆对比、平衡记分卡、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一种或组合,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形势、客户需求、市场态势、竞争对手、国内外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现状、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对标结果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充分考虑与外部相关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识别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需求。根据竞争合作优势和业务架构从目标、内容、资源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端到端的业务场景,围绕新型能力的六个视角,系统开展领域级新型能力识别与策划,明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体系)及新型能力目标(价值效益目标)。
根据战略竞合优势需求,明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体系及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新型能力打造
(1)实施方案策划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围绕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组建能力建设小组,组长一般由能力项目主体业务部门领导担任,能力建设小组一般由懂信息化的业务的骨干及信息化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能力建设小组按照《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控制程序》,开展策划,明确需求,最终形成涵盖过程管控机制的策划、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策划、治理体系的策划、以及能力建设职责、方法和进度安排的《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方案经评审,并由授权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2)业务流程优化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在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打造中,公司利用PDM系统、ERP系统等业务系统对设计变更签审流程、工艺签审流程、工艺变更流程、物料出库流程、机车履历生成流程、生产排产流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流程、生产报工流程、质量损失管理流程等流程进行了优化、跟踪和管控。优化缩短了设计变更签审流程、工艺签审流程、工艺变更流程的传递周期,其中,设计变更响应效率提升了40%,工艺变更响应效率提升了25%,有效提升设计、工艺的变更响应效率,缩短了订单交付周期,提升了工作效率。在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等业务系统中,将物料出库流程、机车履历生成流程、生产排产流程等进行电子化并优化流程节点,有效提升了生产、排产效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传递,保障数据准确性、便捷性和可追溯性,为订单及时交付提供保障。
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根据业务流程优化要求进行的。在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打造中,根据公司造修业务一体化需求,对产品设计部厂修组进行调整,将新造和修理设计业务合并管理,新造业务和修理业务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由统一的团队负责,业务在同一平台中开展,将新造设计思想应用于修理,修理中反馈的问题改进提升新产品的设计,深化设计师对所设计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新造修理一体化管控,精简人员结构,提升了工作效率。并根据系统建设要求对工艺人员、生产技术准备人员、检查员、调度等相关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调整。
(3)组织变革
1)数字化治理制度:公司建立《数字化治理控制程序》,建立流程驱动型的数字化治理相关制度,推动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的协同管理和动态优化。
2)数字化领导力: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公司高层领导积极参加国资委、集团公司等举办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力相关培训和交流会,并能够深刻理解且高度重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工作,合理划分职责和权限,同时委任管理者代表推动两化融合(升级版)贯标及新型能力建设工作。
3)数字化人才:公司设有软件开发、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数字化岗位,并进一步明确设计、工艺、设备管理、信息化等相关岗位对数字化人才的岗位要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开展分对象、分层级培训,提升相关业务人员数字化转型意识,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系列标准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战略竞合优势新型能力体系策划培训、数字企业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共计314人次参加。
4)数字化资金:公司有预算管理办法,每年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预算,包括设备设施更新改造、信息化预算、数字化人才培养、信息安全投入等。
5)安全可控:公司建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过程提供安全保障,数字化转型资金安全可控。建立工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4)技术实现
1)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机加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并对原有的机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设备的联网和设备参数的集中管控。
生产现场配备了智能数据型外径尺智能量具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通过车间现场无线网自动传入智能量具检测系统。配备了工业级的电脑、手持终端(条码枪)、智能扳手、无线数显表等设备,改造了拉伸器设备,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设备联网方式如下图:
2)网络建设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需求优化公司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化设备及现场工业设备的网络贯通,保障公司IT/OT网络互联互通。通过工业局域网部署、机床联网通讯配置及数据采集终端,实现数控加工代码从工作站自动下发到数控设备,实时监控联网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展示。公司IT/OT网络架构详见下图:
3)平台建设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使用Vmware虚拟化平台,为公司重要业务系统提供云服务器环境,目前公司服务器虚拟化率已达78%。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建立了研发云平台,集中4台高性能工作站、2台服务器、10TB存储资源,实现多人对图形工作站计算、显卡资源的共享使用。研发云平台如下图所示:
4)信息系统方面
A、设计工艺一体化
在产品造修设计活动中,基于RDS研发系统管理平台,开展项目过程的系统在线管控,实现项目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分解、项目组团队建设及任务分工,项目运作中评审、跟踪和监督项目进度等全过程跟踪,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基于PDM系统实现了造修设计工艺业务协同。设计模型检入系统后,工艺人员就可以开始工艺准备,基于设计模型快速生产工艺模型进行工艺规程编制,制造现场工位机可及时浏览工艺文件,有效提升了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能力。
通过构建基于PDM的一体化应用环境,优化BOM编辑器、工艺编辑器,完善签审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设计与仿真、工艺设计与仿真、BOM设计与管理过程的一体化管控,实现了变更信息高效传递。
B、物料保障
根据订单信息、BOM信息、物料提前期、库存等基础信息进行MRP运算,确定物料需求计划。基于信息系统实时信息跟踪物料到货和执行物料配送。
C、造修过程管控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建立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QMS系统、电子履历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等,实现对造修过程从订单、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信息、产成品的全流程管控。
ERP系统中生产计划推送至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在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中对工位的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进行信息化管控,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在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中进行工位作业计划排产,经确认后的工位计划由MES系统推送到装配线工位一体机(MES终端)。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依据分配到的任务在MES终端上的生产计划,调用PDM系统推送到工位的相关作业文件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按照所负责的检验项点进行检测并上传检测数据,完工后进行报工传递至ERP系统中,形成闭环。
D、产品交付
在ERP系统中,实现对造修机车产品从销售订单、计划排产、产成品入出库的全流程管理。在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进行当整个生产工单数据汇报完成后,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电子质量记录本,并同步到电子履历系统,形成机车电子履历信息,加强对机车产品的造修过程管控和信息追溯。
(5)数据开发利用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数据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要激发数据的创新驱动潜能,以数据驱动技术、流程、组织能要素的互动创新。数据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富,数据开发利用是两化融合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
1)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公司目前建有技术中心和总部大楼两个数据中心,共有机架数量36个,已建机架数32个,占比89%,已用机架数24个,占比67%;平均机架功率密度1.5KW/H,平均PUE值1.8。公司数据中心为全公司提供PDM、ERP、OA、MES、CRM等业务服务,贯穿于产品研发、制造、生产、服务等全生命周期。
2)数据平台建设情况
公司建有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为规范公司基础数据统一管理,在推进基础数据管理平台、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编制并发布了《ERP系统基础数据编码管理细则》、《工位编码编码管理细则》等管理办法,对公司基础数据实现统一管理。
3)数据自动采集
公司主要通过智能量具、工业平板、工位一体机、局域网、工业级WIFI、DNC数控机床联网系统、智能量具检测系统、智能装配检测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或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质量检测数据、产品及物料信息、工位及人员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等参数下达和数据自动采集。
4)集成共享
PDM系统将BOM数据传递给ERP系统,ERP系统将生产计划数据传递给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在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中进行生产过程管控并报完工后,将完工信息传递给ERP系统。接车决议将接车决议信息传递至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按照工位进行分配,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将修理机车信息传递到电子履历系统中。QMS系统中的判废领料数据传递到ERP系统,ERP系统将质量损失数据传递到QMS系统。
5)数据建模
ERP系统建立ERP-MRP运算模型,基于库存、生产订单和BOM计算采购需求和生产计划,控制采购的数量和生产计划的合理排产。建立了以业务运营管理质量的评估模型,提升运营管理效果。
PDM系统建立设计工艺一体化平台应用运行效率评估模型,实时获取PDM系统中各业务流程应用数据,对签审流程状态等进行监控,提升PDM系统的业务运行质量。PDM系统建立设计质量评估模型,可对系统中每个机车产品进行设计质量评估,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MES系统建立了业务处理准时率为测量对象的运行质量评估模型,实时获取各业务流程应用数据,对开工、完工、产品质量合格状态等进行监控,提升生产的运行质量。
6)数据开发利用
根据新型能力目标指标,开发了设计签审及时率、设计变更及时率、工艺文件签审及时率、采购到货及时率、采购合格率、配送及时率、生产开工准时率、生产完工准时率、专检合格率、完工产品入库及时率、交付产品合格率、产品标准化率、造修业务销售额增长率、新造订单交付及时率、修理订单交付及时率等20个指标,覆盖公司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通过能力建设,所有指标值均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价值效益提升。
实施成效与主要经验做法
1. 实施成效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投入运行以来,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的提升,运行过程中能力相关方的协同明显加强,价值效益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企业从技术导向向业务导向,向价值效益导向转化,实现能力节点之间的流程化协调联动,并以能力流赋能相关业务实现流程化动态集成、协同和优化,实现供应链、价值链各相关价值环节的价值动态整合和整体效益提升。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推进能力建设过程中,开展了PDM系统、研发云平台、ERP系统、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其中PDM系统和研发云平台是先在产品设计部应用,效果较好,提升工作效率,并推广至工艺技术部应用,实现设计工艺一体化。MES系统(工位信息化系统)先在柴油机公司上线运行,效果较好,推广至配件、检修、新造等单位运行。
通过新型能力建设,公司的产品研发效率不断提高:三维建模效率提升20%,模型的再生失败率降低了30%;缩短工艺验证时间30%,公司一个车型的研发周期缩短到6个月,改型设计只需3个月。
通过新型能力建设,提升了车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的车间生产管理细化至生产工位,车间管理更加透明化,精细化。智能改造提升了生产工位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过程质量数据自动采集到系统中。
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整合新造和修理资源,协同设计、工艺、生产,协同订单、物料、生产、交付,以实现业务集成融合,达成业务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的目标,实现以数据为驱动优化企业运营。
通过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建设,结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和数据开发利用,新型能力价值效益目标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工艺设计签审及时率比去年同期提升28%,工艺文件签审及时率提升13%,新造订单及时交货率达到100%,产品标准化率、采购到货及时率等也有明显提升。
2. 主要经验
(1)获得了一些荣誉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通过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不断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公司的两化融合水平逐年提升,两融合水平评估得分从2015年的57.6分,提高到目前的75.38分。2019年,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中打造的“基于三维的内燃机车设计和工艺设计一体化能力”被评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司被江苏省评定为“五星上云”企业。2020年,公司“节能环保大功率柴油机制造车间”被评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公司被常州市评为“互联网标杆工厂”。2021年,公司“内燃机车关键零部件生产车间”被评定为江苏省和常州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2)产生了一批标准成果
依托能力打造参与编制的ISO17599《技术产品文件 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国际标准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联合制定并发布了T/CZFIE01-2017《常州智能车间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3)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
中车集团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公司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把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通过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公司上下越来越觉得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是公司在信息化环境下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为公司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的需求、新型能力(体系)识别、确定、打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和操作规范。依据战略-竞合优势-新型能力(体系)这一战略循环,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不断识别公司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需求,进而打造新型能力(体系),帮助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
(4)实现数据驱动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对公司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梳理,使公司从上到下理解了数据的重要性,并把数据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来管理。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数据为核心,依靠对公司数据的应用和挖掘,指导公司上至战略、下至具体业务的运行,通过数据显性化和分析利用,为公司资源的科学快速调配提供依据,最终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5)提高全员意识,促进向价值导向转变
通过相关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培训和解读,提升各级人员的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和认识。引导企业实现从业务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把两化融合推进、数字化建设和企业业务提升、运营改善、效益获取紧密地结合起来。
企业简介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一级子公司,是国内内燃机车的龙头企业,是我国铁路客货运内燃机车的重要研发、制造和维修基地。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29.63亿元。公司是中国中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及“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企业。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常州市“五星企业”、常州市“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多项荣誉。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始建于1898年,前身是上海吴淞机厂,公司占地98万平方米。公司拥有内燃机车新造200台/年、内燃机车检修350台/年的板块生产能力。公司主营铁路干线内燃机车新造和修理。公司内燃机车国内、国际市场占比约为7:3左右,在国内内燃机车市场,公司生产的内燃机车占比约70%左右,调车机车占比约70%左右。在国际内燃机车市场,公司“十三五”期间在中车内燃机车出口占据第一。
围绕铁路市场,公司先后研制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铁路机车产品,并承接国内铁路干线内燃机车大部分车型的大修、中修等业务,为中国铁路“提速重载”的战略实施和中国铁路第五、第六次大提速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已向澳大利亚、阿根廷、肯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整车出口销售及维保服务,深受海外客户的青睐。
所属行业:机车车辆
新型能力:基于内燃机车造修一体化的订单及时交付能力
能力等级:AAA级
贯标机构:南京慧德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