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国企内控管理的思路和举措)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不断强化和完善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一、当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现状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内控管理缺少监督和有效的评价,企业自身对强化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和动力,造成部分内控管理制度失效。有的企业对内控管理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或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是落实情况不理想,企业的内控更多地维系在管理层的素质和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基础上。企业内部人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企业的内控管理缺少真正独立的有震慑的监督和客观的风险评价体系。

二、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产权主体缺位

由于产权不清晰,最高管理当局对企业内控管理关注的焦点及指引不是以投资回报和资产保值增值为取向。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导致企业管理者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动力不足。

2、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原因

在不少国有企业中,政企难分,人事制度程序化。干部的任命以行政任命为主而不是自由录用,导致管理者的责权利不分,不能产生内部控制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没有业务经营压力,官本位思想严重,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其他人违反制度也不一视同仁追究处理,在这种状况下,奖惩激励措施无法到位,管理者没有引导内部控制的原动力,造成企业的内控失效。

国有企业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监管不力,评估和考核不及时或没有评估和考核。监督管理层责、权、利不清,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不注重评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因为没有风险评估,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弱,导致内部各项经营资源配置浪费,经营决策失误。

4、控制环境的原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每个企业由于控制环境的不同,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制定过程都有差别。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防止因制度缺乏操作性而成为摆设,造成内控失效。

三、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是世界性的话题。最新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高成就,被广泛接受。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共由5个要素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内部控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由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实施,形成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提高全员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国企内控环境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使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国有资产得到有效保护,必须从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着手。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设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内控环境由企业全体员工来维护。

提高国企管理者的素养,强化内控意识是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者认识决定的,内部控制是否到位和有效,关键是企业经营者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的关键。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手段,企业文化环境是保证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石,是一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高层管理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保证各项内控制度得以实施的关键。

加强员工道德修养和制度教育是内控制度实施的保证。首先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财务控制是重中之重。财会人员素质对内控制度的具体落实起重要作用。强化企业财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法规,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原则,实事求是,遵守职业道德。其次是加强企业其他岗位员工的内控教育,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价值观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企业员工都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行为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在国企内部推动企业充分认识内部控制重要性,使完善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主动意愿。

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

目前有的国有企业为满足监管部门要求制定的形式上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真正重视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制定相关文件,指导和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我国每个国有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行业特点不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内控的需要都存在差异。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企的不同特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区别对待,逐渐推进。对于内部控制不完善的企业,提高全员内控意识,推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内容,逐步推进;对于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推动企业完善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作为工作重点。

内控制度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预算、财产保全等方面加强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要靠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明确企业每个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利,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纪律严格,相互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互相监督检查,自动纠错,制约错误行为,防止错弊的发生。各个职能部门紧密衔接,使部门协调、均衡的发展,保证各项计划的完成,提高控制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但要求并不详细,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实质性指导和具体的评价标准。企业也缺乏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具体标准。监管部门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外部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能弥补公司内部治理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空缺。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各环节中的主要力量,不仅能够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还能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发现和纠正不合理合规做法。重点关注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风险,如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成本费用控制环节、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环节、资金使用与控制环节等,通过自身制度规避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确保其权威性和独立性,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纠正。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能让企业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所处的环境跟风险状况。同时,要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和修复系统,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加强和完善国企的内控控制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加强和完善内控也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国情发展之需要,也是中国经济繁荣昌盛发展之基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