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综述(在新时期西藏工作中党组织建设必须提高党组织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强基固本,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引领型、战斗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为推动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组织体系: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

——分行业系统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区分农牧区、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7大领域,分别从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生活、活动载体、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场所建设等8个方面划出“路线图”,力争用1年时间基本达到标准化要求,到2020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实现标准化。先后召开了全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出台村(社区)党组织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意见等文件,分门别类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部署,确保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推进有序。

——织密党的基层网络。在一村一支部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党组织建在农牧区村组、便民警务站、互联网站、寺管会、学校、“两新”组织上,在全区4万多个“双联户”单元建立党小组,在高校每个教研室和二年级以上班级全部建立党支部,在全区1700多个寺管会、670多个便民警务站全部建立党组织,在1000余家网站中建立党组织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在驻村工作队和虫草采集点建立临时党组织6500多个,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集中建立党组织400多个,在拉萨成立第一个商圈党支部,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7万多个,比2011年增加30.5%,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健全优化。

——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万家”宣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群众真正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祸在何处、祸从何来,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自觉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农牧区、城市社区家家户户悬挂领袖像,发自内心地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突出“听党指挥”这个标准,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末位倒排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各地市普遍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点,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5.8万余名党员同28.6万余户贫困户结对认亲,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举措,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不断增强,正如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同志在林芝市巴宜区唐地村调研时所讲的那样,“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中央方针政策和区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先后两次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着力构建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良好格局。打造脱贫攻坚的“火车头”,把贫困县区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离、不摘帽不调离”作为铁的纪律来执行,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县区党政正职以36岁至45岁干部为主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6.62%,具有县区党政班子副职经历的占86.23%;乡镇党政正职以31至40岁干部为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1.24%,具有乡镇领导班子副职经历的占65.04%。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战斗堡垒和尖兵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挖穷根、找门路,抓好建档立卡、数据核查、项目实施等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2016年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4.7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24.9%。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发挥。

队伍体系:打造引领群众保稳定奔小康的“主心骨”

——党员队伍由量向质转变。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发展党员关,注重从青年农牧民、高校、国有企业、反分裂斗争一线发展党员,每年发展党员1.7万名以上。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党员总数达到35.6万多名。充分利用流动党校、农牧民夜校、“西藏党员教育”APP和“西藏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牧民党员50万余人次。印发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的通知,促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得到坚决落实,组织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畅通党员“出口”。

——坚持人往基层走。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2012年以来累计为乡镇增加各类编制近7000名。考录6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和事业单位工作,从驻藏部队退役士兵中考录8500余名乡镇公务员。连续5年从优秀村(居)党支部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820多名,选派2200名地县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7000余名优秀干部到寺管会工作。连续选派6批13万多名优秀机关干部进驻5469个村(居)开展强基惠民活动。选派2批1.1万余名干部担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考录、选派4000多名大学生村官。基层一线力量不断充实壮大,把各项工作落到了“神经末梢”,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选优配强乡村班子。201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乡镇班子平均配备7.7名,比上届增加2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三类人员”和驻寺干部中选拔1690名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党政正职“一藏一汉”配备实现全覆盖,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达到4人以上,实现了结构换优、能力换强的目标。扎实推进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配合,科学提名、层层把关,切实把党性观念牢、群众基础好、维稳能力强、致富本领高的党员选进村(居)班子,换届后“两委”班子中党员比例将达到100%。大力实施“万名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和“双语”培训工程,组织编印《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党员学习读本》和汉语、藏文、数学三册专用教材,不断提高村干部文化素质。

保障体系:真金白银投向基层

——有钱办事。逐步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支持为辅、援藏资金为补充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按每个乡镇20万元的标准,每年安排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资金1.388亿元。建立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目前大、中、小村分别达到31485元、26485元、21485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96.8%、62.5%、31.3%。

——有心干事。自治区投入52.65亿元,建成3.2万套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住房紧缺问题。投资10亿元,加强乡镇小食堂、小温室、小浴室、小娱乐室建设。落实村(居)干部报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2017年村(居)正职报酬待遇人均分别达到22889元,其他村干部达到11458元,均比2011年提高3.2倍。按照村委会主任、成员报酬待遇的二分之一标准,核定、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报酬待遇,村干部岗位吸引力逐步增强。

——有台“唱戏”。强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姓“党”、阵地为民的功能和定位,设计办公、培训、服务、生活、产业等功能区,满足党员干部群众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放大“虹吸效应”、增强吸引力。2014年以来,整合资金30亿元,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标准化活动场所583个;投入1.5亿元,新建385个边境自然村组织活动场所。一些基层党员说,以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狭小破旧,开展活动群众都不愿意来,现在成了党员群众愿去、爱去、常去的好地方。

责任体系: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建立党建责任清单。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每年年初制定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推行目标化管理,把基础性、关键性的党建项目量化为7个方面、24项具体指标,进一步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各级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做到了人人有责、人人担责。同时,对责任书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

——开展述职评议考核。区党委坚持从我做起、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牵住责任制的“牛鼻子”,每年组织开展地县乡村及各行业系统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明确述职报告问题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并就上年整改情况作出回应,对考核前三名和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彰奖励,真正述出差距、述出压力、述出动力,推动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

——严格进行整改问责。述职评议考核后,通过印发通报、整改通知书和建立整改台账等措施,督促下级党组织抓好整改落实,把述职评议考核“一天的事”,变成落实主体责任“一年的事”。2014年以来,仅区党委就下发整改通知书40余份,细化落实整改措施210余条,已完成整改问题140余项。高悬追责问责利剑,对党建考核末位、群众评价差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2014年以来共约谈各级党组织书记750余人,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使基层党建责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3年1月29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