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第6期《党建》杂志刊发了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推行“港市红”商圈党建模式,积极探索城市商圈党建工作新路径的文章。以下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擦亮商圈党建品牌 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商圈是城市经济、文化、活力的集中承载地,也是“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的集中聚集地。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创新组织设置、增强组织功能,引领商圈有序经营、繁荣发展,已成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一、基本情况
随着多元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能级不断壮大,商圈成为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经济形态之一。目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共有商圈6个,商圈内党组织127个,现有自管党员680多名、流动党员130多名,涵盖零售、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建设、医疗服务等多种业态。调研发现,当前商圈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覆盖不够全面,二是基层治理存在短板,三是经营发展缺乏活力。针对这些问题,泉港区围绕“把经济高地打造成党建高地”目标,推行“港市红”商圈党建模式,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建强服务阵地、创新治理抓手,进一步推动商圈有序经营、繁荣发展,逐步探索形成城市商圈党建工作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聚力打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纵向贯通。成立区域性“商圈党委”,健全“镇(街道)党(工)委—商圈党委—基层党支部—党员商户”四级组织架构,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横向联建。整合商圈周边党建资源,有机联结驻区(共建)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等党组织,建立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常态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方式,围绕政策落实、生产经营、权益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协调职能部门、辖区镇(街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商圈党组织建设攻坚行动,实行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楼宇共建、行业统建、龙头领建、派员帮建等“六建”模式,推动商圈“两个覆盖”拓面提质。
聚力打造惠企兴商、便民暖心的服务网络。完善党务政务服务机制。深入开展“送学进商圈”活动,组建“宣讲轻骑兵”,依托学习小站、初心讲堂等平台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商圈、进楼宇。建立“商圈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推动涉企部门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服务,广泛收集企业商户意见建议,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就业招聘等服务。创新暖商兴商服务载体。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常态开展“白领下午茶”“悦读分享会”“党员直播带货”等活动,商圈党委牵线搭台,激发福船、福茶、福盐等泉港老字号新活力,持续带动商贸文旅消费提升。搭建便民惠民服务平台。设立“红色暖XIN”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避暑取暖、饮水就餐、充电热饭等自助服务。开展党员商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引导党员商户门店统一悬挂“党员经营户”“党员先锋岗”公示牌,张贴“党员承诺书”,定期组织对进驻商圈的商户进行诚信遴选,择优选树“党员先锋岗”“党员经营示范户”“党组织推荐放心店”。
聚力打造精细高效、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深化网格治理模式。探索推行“十邻铺”商圈专属网格治理模式,以10家左右的商铺为1个“邻铺”单元网格,通过民主选举和自荐方式,推选“邻铺长”,定期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服务代办、文明平安创建和商圈用电用气、装修施工、游乐设施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广积分管理制度。推行“红色积分”引领商圈治理机制,发布文明督导、平安巡防、困难救助等积分项目,鼓励一批爱心商家组成积分兑换联盟,对商圈党员群众积分排名靠前者给予商家优惠卡、物业费抵扣券、停车票等奖励,实现“群众认领积分项目、积分兑换商家优惠、商家获得流量口碑”循环互动。营造商居共治生态。由商圈党委联合驻地社区共同制定商居共建自治公约,依托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摊点布设、秩序维护、环境清洁等方面问题。建立“社区微业”供需台账,摸底建档商圈商户用工、社区居民待业情况,定期在“商居工场”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聚力打造全面统筹、多点支撑的保障体系。建好党群服务阵地。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位置建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政务服务、综合治理、议事协商、文体休闲等功能区域,积极拓展白领之家、众创空间、“红色暖XIN”驿站、维权岗哨、零工市场等服务场所,鼓励重点企业、物业公司、产权单位等同步设立党群服务小站,打造“1+N”商圈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壮大党务工作力量。建立个人自荐、企业举荐、商圈推荐和个人自评、实绩考评、党委综评“三荐三评”等工作机制,选拔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的优秀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定期开展“红领学堂”“红领论坛”等培训,提升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能力。强化党建工作保障。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补助为辅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扶持、专项补助等方式,为商圈党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探索开发“智慧商圈”服务平台,完善供需对接、活动报名、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商圈服务资源“一键可达”、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来源:2024年第6期《党建》杂志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郭 慧
校对:王碧薇
制作:穆 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