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理工科科研有多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数据并非一切!

#理工科研究生毕业有多难##「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说起理工科的科研,在外行者看来可能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毕竟现代科学的很多伟大成就都是集中在理工科。而在从事者眼里,大概率其实就是日复一日乃至年复一年,重复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却总被糟糕的数据虐得体无完肤的过程。

作为一个本科学习生物学,工作之后从事于医学领域的过来人,在刚毕业的时候,本科论文做的是三疣梭子蟹的相关研究~具体就是养螃蟹,杀螃蟹,取标本,重复切片做病理染色,每天就是在实验室里面刷刷刷地煮蜡包埋切片,重复重复再重复,然而这还只是非常浅显的初入门级的研究。

实践出真知,理工科科研有多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数据并非一切!

更好笑的是,不久之后,有位发小考到我们学校,他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但是他的导师当时与我们生命学院正在合作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大概就是用计算机观测并研究分析三疣梭子蟹的动态。于是乎,我那可怜的发小,也开始了养螃蟹,观察螃蟹,分析数据的研究生之旅。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去到海边的苗场进行长时间的观测。相信有不少时候,他大概也会望海兴叹:我是谁,我在哪,我为啥要干这种事情!

每次回忆起这段学习生涯,我们都是有点哭笑不得,但这就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生的真实缩影。何况理工科的科研大都如此~数据虐我千百遍,我待数据如初恋。

闲话古今异闻,尽在《山海异语》!

等工作之后,不经意间踏入到了医学相关领域,也就开始了每天细胞房和动物房来回往复之旅。刷瓶子,喂饲料,杀老鼠,制胶切胶跑胶啥的都成了常规日常。说起来,很多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其中再高大上的研究结论,都是要从这些最基础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

当然,也见识到了不少让外人觉得啼笑皆非的科研方法:近段时间看到过一篇cell,研究的是将母亲的粪便喂给新生儿,证明有助于宝宝的肠道菌群健康~研究方法是直接将母体粪便混进母乳,喂给剖腹产的婴儿,堪称恰如其“粪”了!

还有研究肠道菌群,先将粪便用高压锅进行高温灭菌,再拿去培养实验菌的,真是个很有“味道”的研究。

实践出真知,理工科科研有多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数据并非一切!

也曾在某医学院遇到过刚进门就泪如泉涌的事情~实验室里面用福尔马林固定了大量大量的标本,固定液味道之浓,直冲眼睛与鼻腔,一进门就忍不住要哭了,但在里面做实验的研究生们却都是习以为常了。

更有那些在“三墩职业技术学院”读博的老友们,手底下斑马鱼大白鼠之类可以说死伤无数,堪称“灭鼠先锋”“杀鱼能手”了。

再说起实验仪器,也幸亏是身在魔都,可以说国内再先进的仪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曾经坐地铁跨越大半个魔都,去郊区某工厂给实验材料打激光,再拿回实验室培养细胞做研究。

也曾经一大早就打的,带上十几笼小白鼠去到某研究所里,抽血后用仪器化验分析相关数据,一抽就是一下午,晚上还得原样把小白鼠们送回动物房里。

如此种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不过是为了能得到好一点的数据,发好文章顺利毕业罢了。

然而,科研之路从来都是坎坷异常,很多时候,明明知道理论上应该是“1 1=2”,但实际做科研的时候,总是会因为实验设计,操作误差等各种原因,得出“1 1=3”甚至1 1=4或者1 1=5的结果。

久而久之,经常是花费了数月乃至一两年的时间,结果发现得出来的都是些乱七八糟不堪使用的数据结果。这样的巨大落差,也无怪很多研究生乃至于博士们,都觉得科研生涯实在是苦不堪言,似乎根本看不到明天。

实践出真知,理工科科研有多难;失败是成功之母,数据并非一切!

袁爷爷镇楼

说起来,笔者也有位老同学,本身在学校是以积点分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而后又来到“三墩职业技术学院”继续读博深造,不过他们实验室的惯例都会延期半年及一年以上。因此在毕业的那段时间,每次遇到他,谈得都是些实验数据不理想,担心毕业延期的话题,科研压力之大,外人实在难以体会。

总而言之一句话,数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数据并不是全部。尤其是对于规定期限的研究生和博士们来说,不应该只为了追求所谓的论文和数据,而将巨大的科研压力压诸于他们身上,望慎思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下午1:13
下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下午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