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两类老师:一类老师,他们因为要完成学校要求的“人人有课题”的任务,或者是为了晋升职称,急着找课题做,想很长时间也没办法确立一个课题来研究。这种做课题属于无病呻吟,就是无病找病治。另一类老师,他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疑难,发现了问题,也进行了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做了很多解决这个实际疑难或问题的工作,有一定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但不知道怎样入手去把它当着一个专题来进行研究。第一类老师,向我请教时,我真想对他们说,既然找不到课题,那就别做课题,但出于情面我经常还是把我教学中遇到并且记录下来的可以用于课题研究的问题推荐给他们,供这些老师参考。对于第二类老师的请教,我是认真听取他们的问题和他们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过的研究,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具体给他们一些过程和方法上的建议,供他们参考,个别课题,我还亲自帮他们进行总结提高,做理论上的提升。今天,我就如何做好课题做点论述,给这些老师一些小小的帮助。
1、课题从哪里来?课题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课题来自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记录中;课题来自于教育教学的叙事和反思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平时教育教学实践时,要勤于做教育教学工作笔记,把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疑难和问题简短的记下来;也可以写一些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把工作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教育教学事例记录下来。课题就隐藏在这些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记录、叙事和反思之中。而不是临到要做课题了,才四处找课题。临时找的课题,大多是做不好的,或者说,做了也没有多大意义的。
2、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题?或者说,做课题的目的是什么?做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校本研修任务,更不是为了晋升职称。广义上来说,课题研究是就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潮、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育现象和一些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进行研究,指导教育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们老师经常做的课题,应该叫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老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共性或代表性的疑难和问题的,它是集集体智慧,共同协商探讨,发挥参与课题研究老师各自所长,携手解决教育教学较大难题的。简单的说,课题研究就是集老师集体智慧,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所以,没有教育教学难题,就无需做课题研究。就像你没病,弄一群专家在一起研究什么呢?
3、什么样的教育教学问题可以用来做课题研究?我说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那么,是不是所有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拿来做课题研究呢?显然不是的,课题研究的全称应该是教育教学问题专题性科学研究,他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做课题立项申请。
(1)这个教育教学疑难或问题,一定要具有较大的内涵和外延,这样说,有些太专业,不易理解,直白的说,课题必须具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性。能够深挖其复杂的深层次原因,能够纵向研究其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句话,这个教育教学的疑难或问题比较大,有深层次原因,也有面上的其他影响因素,课题组老师要共同分析原因,从疑难或问题的自身根源和其他侧面影响因素找到解决它的手段和方法,而且,这些手段和方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果选定的课题问题过小,没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性,就不适合,也没有必要选做课题。如果选的课题深度或广度的延伸性过大,也不适合做课题。前者是你无事可做,小事一桩;后者是疑难或问题过大,课题组成员,因为水平、精力和时间原因,无法完成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这种课题叫深不见底,宽不见边,无法预设课题研究的大致结果。这两种课题,前者是无事可做;后者是事做不完,所以,都不适合选做课题。适合选做课题的教育教学的疑难或问题,一定要凭我们老师的理论水平能看到它的深度和广度,能预设大致的研究结果,或者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选定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取决于选定的课题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实际运用情况,它遵循的五性原则:一是代表性。这个疑难或问题,是不是具有教育教学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二是创新性。有时候,我们总会选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课题来做,重要的原因是能保证自己的课题研究绝对是创新性的。其实,别人做过的课题或别人正在做的课题,我们也可以选作自己的课题,只要我们的研究有新视角,新方法,有创新性成果,它更具有价值。三是可使用性。课题成果确实解决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其他老师可以拿去用,它就有价值。四是可操作性。任何一个课题成果,如果没有很好的实际教学的可操作性,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能被广大教师运用。五是可推广性。如果一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只有个例性,没有推广使用的适应性,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比如你的课题研究成果只能在本班用或本校用,它的价值就很小,一个课题研究的成果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它可被推广使用的范围的大小,可以推广的范围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3)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的可预设性。这是指被选定课题具有可把握性,课题组成员有能力驾驭这个课题,才能选作研究课题,如果不能预设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大致结果,就不适合选作课题。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这主要是指课题研究要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具有科学合理的过程安排和科学的研究途径及方法,其最终结果具有科学性。
(5)对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有透彻的认知。这里说的是课题组成员对选定的课题,一定要研究透彻,起码课题主持人,要对课题研究透彻,才可以选作课题,不然课题就做不下去,或说到时间无法结题。
4、课题选定以后,该做那些工作?
(1)做好《课题研究的方案》。课题主持人(课题主持人一般是课题选定人)应认真研究课题的内涵和外延,预计课题研究的大致结果。根据自己的研究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其中包括课题研修的名称、对课题的解读、立项的原因、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课题研究的途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人员组成、课题研究的预设成果、课题成果的推介等内容。
(2)选定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的选定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性。根据课题研究方案,需要哪一类型的老师参加。比如,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与课题研究内容关系密切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课题经验丰富的老师等。二是有配合精神的老师。课题研究是老师团结协作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尽量选择有奉献精神,能积极主动配合的老师。三是自愿参加的原则。课题研究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进行研究,而且,具体事务很多,如果某个成员不是自愿参加,他不能按时完成所负责的任务,轻者影响课题进度,重者可能导致课题研究夭折。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修方案,充分了解将要进行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课题方案,他就无法完成自己担负的任务。
(4)讨论参研人员的分工。有三个原则:一是发挥所长。尽量让课题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二是工作量均衡。尽量将要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均衡分配组员工作量。三是责任明确原则。每个人的任务一定要具体明确,打印成文本,下发到每个成员手中,让成员会后,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5)填写立项申请表。这个一般由主持人或主笔填写,根据立项申请表的要求填写就可以了,依据就是《课题研究方案》。
(6)立项申请批准后,由主持人或主笔填写开题报告。根据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
(7)定期召开课题组研究会议,对各成员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和汇总,对汇总后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分析成果。
(8)进行中期研究总结,填写中期研究报告,撰写中期课题研究论文,汇总上报中期各类研究材料。
(9)收集成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准备填写结题报告,撰写解题论文。
(10)收集所有资料,分类整理,上报课题主管机构。
(11)填写结题报告,撰写解题论文,将课题研究的重要过程资料装订成书。
(12)做好课题结题答辩准备。课题结题答辩,最好是主持人或主笔。一定要对课题的方方面面非常熟悉,专家问到什么都能答得上来。
(13)结题汇报和答辩。这一关很重要,但决定因素是课题研究是否扎实到位,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这两点做到位了,就可以过关了。
后附小课题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中期论文和结题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