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0年7月,美国防部公布了《2019财年国防工业能力评估报告》,继续聚焦大国竞争时代需求,分析国防工业基础能力的差距和风险,阐述加强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相关措施。报告总体认为,美国国防工业基础仍存在不少风险,建议通过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扩大从业人员培训、提振制造业等多项措施,提升国防工业能力。
一、总体概况
报告认为,美国国防工业继续快速发展,仍居世界第一,但中美差距在缩小。
六大军工巨头收入稳步增长,但研发投资较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声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BAE系统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六家国防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六家国防供应商。在供应商评估中,六家供应商的合同占2018年所有国防部合同的1/3。从2013年到2018年,六巨头财务状况良好,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收入也普遍增长,市值加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2.6%。但与其它重要行业相比,这些公司的研发支出占比偏低。脸谱、亚马逊、苹果等科技龙头平均每年将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而六大国防供应商的研发支出仅占3%。2013~2018年的数据显示,六大国防供应商的研发支出受国防部研发、试验与工程经费影响很大,其严重依赖国防部推动新技术和能力的开发。
国防部合同支出稳定,主要投向五个行业。自2013财年以来,美国防部授出的产品和服务(包含研发)采购合同金额几乎持平。国防部将大部分合同授予经过选择和考验的供应商。数据显示,2013~2018年,国防部将近一半合同授予了前25家国防供应商。这些合同中,“科学和研发服务”“建筑和工程服务”“飞机”“造船和维修”“石油精炼厂”等五大行业占比最大。预计2018~2020财年国防预算将继续流向这些行业。其中,“科学和研发服务”预算预计将在2021财年达到顶峰,超过650亿美元。
美国仍是世界第一,但中美差距正在缩小。在军费支出上,美国仍然保持军费支出世界第一,但全球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已发展成为第二大军品和服务采购国,且军费增长较快,军费占全球比重从2008年的5.8%上升到2018年的14.0%,美国则从41.7%下降到36.4%。在国防生产规模上,美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武器出口国。中国发展成为主要的国防生产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8家中企首次上榜2019年“国防新闻”全球国防100强,且全部进入前25席。2018年,这8家中国国防制造企业的收入总额同比增长总和为3.5%。在国防研发投资上,美国的研发总支出继续领先世界,但是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17年,美国的研发投入接近5000亿美元,中国以4000多亿美元紧随其后。
二、美国防工业基础存在的问题
2019年,美国防部继续对航空、化生放核防御、地面系统、弹药和导弹、核弹头、雷达与电子战、造船、士兵系统、航天等9个行业,材料、电子等6个交叉领域以及军内工业基础的能力进行了跟踪评估。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次级供应链依赖国外,某些依赖中国市场。“二战”以来,美国开始将国防工业基础从本土扩大到全球,许多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获得廉价的高技能劳动力,这导致其工业基础能力退化,其中部分次级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例如,许多主要武器系统中所使用的关键元素稀土,严重依赖中国市场;雷达系统中用到的干扰箔条来源单一,曳光弹生产能力不足;军工电池产业基础萎缩,供应来源单一,依赖中国等海外市场;国防专用的特殊碳纤维,只有日本和欧洲等单一国外供应源,一旦发生突发性、灾难性的供应中断,将严重影响美国防部导弹、卫星、航天运载器等国防制造项目。
多个行业缺乏充分竞争,生产不稳定。“冷战”结束后,美国防部采购需求急剧下降,国防领域各行业主要供应商整合,如今整合逐渐扩大到次级供应链,在航空、造船、化生放核防御等几个领域,都出现了竞争性采办比例下降、单一来源采办加剧的问题。如航空领域,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两家公司就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造船领域,只有四家主承包商和两家销售商,且次级承包商数量减少;材料领域,多种关键材料依赖唯一的商业或国防供应商;地面系统行业的生产则由少数专业制造商垄断。导弹、造船、雷达、地面系统等领域都出现了国防需求和预算不稳定的现象,导致行业生产不稳定。导弹行业受制于战时需求,国防研发维护预算下降,导致运营所需的设施和核心技能进入临界水平,面临严重的管理和生存挑战;造船行业由于现代化和采购资金波动,影响了造船厂和次级供应商的工作总量;战术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行业国防需求减少,导致创新能力削弱;地面系统需求减少,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制造能力不足,过时淘汰问题严重。造船、化生放核防御等行业出现了制造能力不足,电子领域过时淘汰等问题。2019财年,造船工业基础面临制造能力短缺的突出问题,潜艇需求的预期增长和长期造船计划给美国造船业带来巨大压力;因国防部限制新供应商进入,化生放核防御工业能力也受到限制;雷达与电子战行业面临真空电子器件材料、零部件和生产源不足等问题。
劳动力普遍短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后备人才不足。近几年来,美国防工业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首先,美国制造业工人群体正随着婴儿潮一代人老去而减少,特别是35~44岁黄金年龄段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例如,地面车辆行业的焊接工人流失严重,1980~2018年焊工总数从55万人减少至42.47万人,降幅达23%;航空领域大量从业人员退休,导致关键硬件和软件设计人手短缺。其次,STEM后备人才不足。2006~2016年美国STEM 职业的总就业人数增长了52%,但在制造业领域却减少了74%。例如,雷达和电子战领域,本土理工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本身比例较小,再加上商业市场软件开发需求增加,导致国防可用的软件开发人员和STEM从业人员减少;航空航天领域,18~34岁之间的STEM专业人才比例不到20%;软件工程领域,现有教育渠道无法向学生提供满足未来国防需求的软件工程资源,人才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美加强国防工业基础的主要措施
成立顶层机构,加强国防部工业基础政策统筹。2019财年,美国防部组建工业基础委员会,以国防部高级官员为主,重点审查讨论工业基础趋势,对工业基础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按照国防部战略优先事项安排调整工业基础项目,合理使用国防部授权,制定政策填补工业基础漏洞。2017年为落实特朗普13806号行政令而成立的工业基础联合工作组,作为该委员会的主要依托机构,负责召集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在国防工业基础风险和问题上进行分享、协调和合作,制定积极的风险降低方案。
建立更快流程,及时响应国家安全需求。2018年,美国防部依托国防优先和分配系统(DPAS)成立了“组织体系委员会”,通过这种组织结构加快响应国家安全需求的流程和速度。DPAS由美国商务部依据13603号总统行政令管理并授权国防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使用,用于在整个美国供应链中优先满足国防合同和订单,支持军事、能源、国土安全、应急准备和关键基础设施需求。2019年该委员会在军种部门和工业界扩大、推广使用DPAS,特别是在国防部优先发展的高超声速、核等领域,2020年计划在整个国防部范围内推广该系统,以更快地满足国家安全需求。
加大基础领域投资,摆脱国外依赖。为应对国外断供风险,美国防部甄别了短期和长期内可能无法获取的高能材料,对风险进行了量化,制定了具体的风险应对计划。例如在核弹头行业,先进机床供应与维护依赖国外供应商,材料和零部件依赖全球化的复杂供应链,美国防部欲借近年实施的核武器延寿计划发展本土核弹供应链;特朗普依据《国防生产法》第三篇,在2019财年发布了“循环锂-海水电池生产”“先进制造技术”“声纳浮标生产”“轻重稀土元素分离和加工”等14项总统决定,解决稀土和化工生产等关键领域的供应问题。2019财年,国防部还通过“工业基础分析与维持”计划,投资了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倡议、海军推进装置铸造项目、本土石墨烯项目、关键电磁计划、定向能供应链安全倡议、雷达可用性及弹性倡议以及无人机项目等,推动新兴国防制造业发展,摆脱国外依赖。
加强外资和出口审查,防范安全风险。美赋予外国投资委员会更大权力,并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调查。2018年8月13日,美国会签署《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增加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管辖权,扩大审核范围。此外,该法对以前不属于委员会管辖范围的交易建立了一套“轻申报”程序,延长了委员会的审查期限。2018年,美国颁布了《出口管制改革法》,为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及其《出口管制条例》控制关键技术流出提供法律保障,强调制定针对性出口管制措施,并甄别尚未纳入《贸易管制清单》多边管制或单边管制的新兴和基础技术。
制造能力不足,过时淘汰问题严重。造船、化生放核防御等行业出现了制造能力不足,电子领域过时淘汰等问题。2019财年,造船工业基础面临制造能力短缺的突出问题,潜艇需求的预期增长和长期造船计划给美国造船业带来巨大压力;因国防部限制新供应商进入,化生放核防御工业能力也受到限制;雷达与电子战行业面临真空电子器件材料、零部件和生产源不足等问题。
改革培训方式,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针对劳动力短缺和STEM人才教育不足的问题,美国防部2019年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例如,美国防部开发联合各级政府、各制造业环节力量的“工业技能劳动力开发生态系统模型”,在该模型下启动技能大赛等项目,吸引劳动力进入国防领域;美国防部增加2017~2019财年战备资金,解决了飞机领域部分人员短缺问题;美海军于2018年3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劳动力发展计划报告,同时在州和联邦层面寻找机会,获取培训项目资金,以扩大可用劳动力的储备。此外,美国防部还通过加强创新机构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来吸引和保留人才。目前8家美国制造研究机构与1200家相关公司、高校和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吸引了波音、通用电气、强生、洛克希德·马丁、福特等有影响力的美国公司,以及其他供应链、研发渠道各个环节、各种规模的数百家高校和企业等,在引入高端人才的同时,缓解了熟练制造工人短缺的状况。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来源 | 综合网站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李宇华 袁政英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制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