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202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云所庆”。纪念活动上,中科院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参加相关活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70年来,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学科到系统研究、从“望洋兴叹”到“百舸争流”的巨大变化。

十项重要科技进展

纪念活动上,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分别是:

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

深远海综合探测体系、

海洋生物特殊生命机制新认知、

海洋农业技术创新与蓝色粮仓建设、

近海典型生态灾害形成理论与防控技术、

西太平洋环流及其气候效应、

古气候变化的海洋记录、

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

俯冲带发震机制与板块演化的新理论、

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机制。

近年来,依托“科学”号科考船和“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等先进装备,海洋所从近海走向深海,在西太平洋热液、冷泉、海山等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与研究领域获得一系列新发现。截至目前,共在学术期刊发表深海生物 1个新科、2个新亚科、6个新属、83个新种。

本次为庆祝海洋所成立70周年进行命名的海洋生物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和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隶属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888-980米的岩石底,隶属多毛纲、鳞沙蚕科、镖毛虫属,多毛类新种长6-7厘米,体覆闪亮的金色鱼叉状刚毛,犹如“黄金战甲”。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海洋所三岐海牛(新种),该新种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隶属腹足纲、裸腮目、三岐海牛科,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70-1262米水深的岩石底,体长达12厘米,前部呈粉红色,以红珊瑚为食。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海洋所义胸虾(新种),铠甲虾新种,隶属甲科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义胸虾科,成体长约18厘米,獒足和步足细长,长有6或7列尖刺,该种于2017、2018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1246-1366米深,与柳珊瑚共生,寓意“合作共存”。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海洋所长颈海绵(新种),海绵新种,隶属六放海绵纲、松骨海棉目、花骨海绵科,于2017、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罗琳海山958-1054米深的岩石上,高达450厘米,长茎干上生有多个分支,顶端具蘑菇状的小海绵体,寓意“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相关阅读

8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隆重举行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云所庆”,活动通过网络同步在线直播。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出席活动,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李天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海洋所老领导相建海、孙松、刘书明、代亮、侯一筠、张国范,以及所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管理支撑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党委书记王辉主持活动。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致辞

韩恩厚代表中国科学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他勉励海洋所要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海洋强国使命,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致辞

卞建平代表青岛市政府向海洋所70华诞表示祝贺。他表示,70年来海洋所硕果累累、弦歌不辍,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和青岛市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青岛市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洋所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为海洋所及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做好坚实后盾。

活动共收到相关国家部委、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等120多家单位,及13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校友发来的贺信贺电和祝福视频,为海洋所七十华诞送上美好祝愿。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所长王凡回顾研究所70年发展历程

所长王凡回顾了海洋所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海洋所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中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中焕发生机,于新世纪扬帆起航。70年来,海洋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学科到系统研究、从“望洋兴叹”到“百舸争流”的巨大变化。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纪念活动现场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观看中科院海洋所光影70年视频宣传片

王凡表示,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海洋所塑造了光辉的历史。海洋所的七秩芳华,是从近海走向深海的70年,是育人铸魂的70年,是开放共赢的70年,是砥砺奋进、科技报国的70年。新的发展时期,海洋所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进展,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党委书记王辉主持活动

守初心耕海探洋七十载,担使命披风踏浪砥砺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洋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创新为民使命,以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科教融合、两所融合,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所长王凡与“科学”号直播连线

活动现场与正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号科考船进行了直播连线,“科学”号全体船队员汇报了航次执行情况,并向海洋所70华诞送上真挚祝福。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副所长高玲瑜宣读贺信

纪念活动上,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分别是: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深远海综合探测体系、海洋生物特殊生命机制新认知、海洋农业技术创新与蓝色粮仓建设、近海典型生态灾害形成理论与防控技术、西太平洋环流及其气候效应、古气候变化的海洋记录、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俯冲带发震机制与板块演化的新理论、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机制。

活动现场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副所长李超伦发布十八大以来重要科技进展 党委副书记毕伟主持海洋新物种命名仪式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会场观看海洋新物种视频

纪念活动在《让我们奔向海洋》《光荣与梦想》的嘹亮歌声中圆满结束。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海洋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发布(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所合唱团演唱

文章来源: 中科院海洋所 文/王敏 图/王少青、王敏;青岛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上午9:40
下一篇 2024年4月7日 上午9: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