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宁波市: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对如何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回答好城市基层治理新课题提出了现实要求。作为沿海改革开放先行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先遇困惑、先谋出路、先行探索。特别是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以后,宁波市委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更加注重全面统筹、系统建设、开放融合、整体效应,一体谋划推进基层党建与城市治理,聚力打造基层党建“锋领港城”,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增效。

条抓块统

主轴驱动连片转

宁波市大力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进一步厘清条块权责关系,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轴心”作用,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治理更加系统集成、高效协同。

赋权松绑强轴心。宁波市较早开展街道体制改革,重新明确街道主要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等8项职能,赋予街道规划参与、人事考核、决策建议等5项职权,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全市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设置,变向上对口转为向下对应,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以及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通过一套“赋权 松绑”的组合拳,确保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

条块联动强统筹。宁波市坚持从教育、卫生、律师等重点行业系统部门入手,制定实施党建工作意见,明确抓业务与抓党建同步,全面推动各级机关、高校、国企等党组织拉长党建延长线,加大对街道社区的支持力度。全市还积极推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全覆盖,3740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社两级兼职委员,建立兼职委员履职清单和党建共建会议制度,搭起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的桥梁。

宁波市: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宁波市东部新城。

全域建盟强发展。宁波市因地制宜组建多种全域党建联盟,推动联盟内各类党组织齐头并进、整体提质。全市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通过组织指定、竞标选才、“第一书记”选派等方式,把过得硬、善治理的头雁选为联盟带头人;订立联盟公约,把队伍共建、党员共育、阵地共享作为优先议题,每月由联盟带头人牵头,召集联盟内利益相关方共议党建大事、民生实事;探索推行“联盟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明确联合执法、跨区域项目开发等6种吹哨情形,把吹哨权交给联盟,点名相关职能部门一线报到、现场破解难题。

导师帮带

头雁带领群雁飞

宁波市坚持把“导师帮带制”作为锻造城市基层党建骨干力量的重要抓手,通过传帮带更好实现头雁领航、群雁高飞。

建立帮带机制。宁波市明确由省“千名好支书”、省市治社名师和市级“金雁书记”担任导师,以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相对后进社区党组织书记、新进社工3类群体为重点帮带对象;签订师徒帮带协议,明确导师思想作风引导、理论学习辅导、职业技能传导等职责和徒弟记一本民情日志、列一张工作进度表、交流一次学习心得等要求;通过名师工作室、“红匠特训营”“红色旗手训练营”“周二夜学”等平台,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年均开展培训160余次,惠及社区干部1.3万余人次。

拓展帮带途径。全市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挂职锻炼,探索跨社区任职、跟班实训等交流方式,促进双向提升、共同进步;安排学员挂职项目指挥部,由项目负责人作为帮带导师,指导学员下沉项目一线、工作现场积累经验,领衔推进项目实施,提升实战化能力;充分发挥省市治社名师所在社区的辐射示范效应,成立党建联盟,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推,带动周边社区融合共进。

用好帮带成果。宁波市综合运用跟踪了解、一线考核、德行评价、抽查暗访、谈心谈话等方法,全面系统掌握帮带对象日常表现。通过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聚焦组织建设、重点工程、民生服务、矛盾调处、品牌打造等方面,安排帮带双方以协议形式牵头实施1个以上项目,并确定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实行绩效对账。全市还实行战场选将,把帮带双方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情况作为重要评判标准,推动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担当作为。

多网融合

一体构建同心圆

宁波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实施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新模式,实现一网运行、一员多用、全域覆盖。

党员干部当先锋。宁波市采取“一网格一支部”“多网格一支部”等形式,在8000多个城市基层治理网格中建立党组织;广泛物色一批骨干党员担任网格长,示范带动网格内党员就近就便就地开展服务;建立机关部门、街道党员干部联系网格制度,深入开展“走亲、解忧、问效到一线”活动。

自治组织当主角。宁波市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吸纳物业、业委会的负责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选择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入业委会,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宁波市还拓宽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1 3”工作协调机制,搭建圆桌听证会、小巷公议会、墙门月光会等协商议事平台2200余个,形成党组织引领、业主自治、物业服务、社区协作的多元共治模式。

社会组织挑大梁。宁波市按照“属地为主、行业为辅、区域兜底”原则,构建全市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系:对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强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由属地街道明确专人指导,社区党组织落实兜底管理;对部分专业性强、党员流动频繁的社会组织,由行业党组织负责牵头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全市共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2000余个,吸纳党员9300余名,影响带动200余万名群众参与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活动中来。

数字赋能

系统撬动大迭代

宁波市通过进一步整合、挖掘和应用党建大数据,搭建分层分类、资源丰富、系统集成、智慧运行的数字党建平台,打造紧贴实际、符合需求的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并依托智慧党建“大脑中枢系统”,做到“一屏观全域、一指晓细节”,有力助推城市基层党建迭代升级。

信息互联。宁波市建成覆盖市、区、街、社四级动态管理系统,采集全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信息,实现党员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监控预警、关系接转等功能。2018年以来,宁波市把“智慧党建”建设作为全市组织工作“一号工程”,将原先独立的20个业务平台整合为组织、干部、人才、综合办公4个业务板块,集成打造“1芯4核多场景”党建综合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集成城市基层党建政策要求,建立运行“红黄绿”三色评估预警机制,实现党建信息“一屏网尽”。

资源共享。宁波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和城市文化,分领域建立220个不同类型、遍布全市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在党建地图中进行重点标识,发布60余个创意组织生活案例,线上线下承接活动订单;运用“云存储”技术,对接“宁波红”等党员教育平台,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微党课、专题党课、党史故事等搬到网上,相关内容被万千党员播放、转载、学习。

考评互动。宁波市出台锋领指数考评意见,开发推广“锋领考评网”;围绕道德品质、党内生活、履行职责、奉献社会4个方面,将锋领指数细化为16种表现,制定积分管理办法,让标准在网上“一目了然”。基层党组织点点鼠标、滑滑屏幕就能详细记录党员各方面表现,再通过一事一评分、一月一汇总、一年一考评的方式,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价。

要素支撑

统筹提升保障力

宁波市坚持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以人、财、物为重点,不断强化全要素支撑,让街道社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来服务群众、优化治理、抓强党建。

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宁波市把建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作为打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来抓,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岗位等级序列制度,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区级统一招聘调配、街道负责日常管理、社区统筹使用;完善“三岗十八级”薪酬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机制,确保社区正职、副职和普通社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6倍、1.3倍、1.1倍。目前,全市社区书记年均收入达10.5万元,社区工作者年均收入达7.9万元。宁波市还为每个街道配备组织员1名,列席所在街道领导班子相关会议,统一设置党建办公室,配备主任专职抓基层党建工作。

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宁波市委出台加强基层党建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党组织工作经费提出明确要求:在社区工作经费上,市辖区每年每千户分别不少于15万元;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上,每年给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分别拨付6万元、5万元、4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上,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20万元。市区街三级投入基层党建经费补助从2012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5亿元。

解决有场所理事的问题。宁波市从2004年开始,连续17年推进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从覆盖面、实体性、功能化三个方面解决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阵地问题。全市在实现区、街、社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在商圈楼宇、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等区域建立枢纽型、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共建共享,统筹保障各类党组织的活动场地;把党群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打通,实行敞开式管理,引导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入驻,统一提供各类服务,使之成为党建工作阵地、服务群众窗口。今年,宁波市大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5A争创行动,推动各地高标准建设5A级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具有地方辨识度的党建“重要窗口”和“15分钟党群服务圈”。

■策划:杜英姿 郭文治 孟 航 郑新钰 马 源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上午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