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行业的快速兴起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形成了广泛的组织网络、庞大的从业人员和高效的运达体系,而加强快递物流行业党建,是有效促进流通方式转型、刺激消费模式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然而,组织覆盖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成为推动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艰难困局。
艰难困局
组织覆盖难。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应该覆盖到哪里。如何通过党建工作的深化,提升快递员的归属感、幸福感,规范从业人员队伍,促进快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重要课题。经了解,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包含顺丰、京东等业内前十的快递物流企业前几年已经建立了党组织和行业党委,而党员快递从业者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口基础大、就业人群多等特点为党组织覆盖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石嘴山市为例,经摸排快递行业现有圆通、中通、京东等9个经营品牌29家企业,从业人员730余名,仅有7名党员,党组织的组建成了第一难题。
教育管理难。快递企业员工遍布各地,由于准入门槛比较低,基层快递从业人员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人员流动大成为了行业人员的特点,这也对行业员工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难度。同时个别党员从业快递行业,认为不一定能干的久,组织关系转来转去麻烦从而向企业隐瞒党员身份;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入党;一线快递人员是党员或者能成为发展对象的不多等等情况说法时有发生,从而出现党员信息收集难、组织关系转接难、“口袋党员”排查难、一线党员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
作用发挥难。对于快递行业这样的新兴行业,“新”是特点同样是“痛”点,不能单纯的以其他非公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方式来进行。一些行业子公司因没有党员、没有党组织就认为党建工作在公司可有可无,更不善于用党建手段来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快递小哥”又是以“生存”“业绩”“绩效”为目标的从业群体,养家糊口、多跑几单为主要精神支柱,主动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社会志愿服务的人员少之又少。如果以传统单一的党建工作形态进行管理、教育、活动开展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教育管理缺乏有效载体和手段”“党建与业务融合度不高”是各快递公司对当前开展党建工作的一种共识。
突围之路
2021年以来,中央组织部指导北京、浙江、深圳以及交通运输部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扩大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能看到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实际,在解锁艰难困局走出一条突围之路提供经验指导。
健全管理体系,破解组织覆盖难题。借鉴如广州推行的“自上而下定基数、按图索骥摸底数”摸排机制,探索建立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同步摸排、互相对比”的摸排机制,摸清快递行业党组织、党员信息,按企业规模分类建立台账,摸清企业经营和党建工作状况,形成动态更新的行业信息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快递行业党建管理体系。按照“应建尽建、应联尽联、应纳尽纳”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共建等方式,加大行业党组织组建力度,探索流动党支部组建,做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空白点“应建必建”,同时由行业主管部门选派党建指导员,加强联系指导。
丰富教育管理手段,破解教育管理难题。针对快递行业党员流动大的现实问题,建立党员信息常态化采集制度,引导党员入职时主动向企业报告政治面貌、登记党员信息,第一时间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纳入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充分利用微信、学习强国APP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党课开讲啦”等党内学习活动,让从业党员在繁忙工作中及时充电,同时在晨会、“开门第一课”等时间段,由党员向其他员工分享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责任感。统筹调剂新业态行业发展党员指标,鼓励企业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推荐到重要岗位,拓宽职工晋升通道,让更多的优秀党员“有盼头”,让更多的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不断丰富党组织“细胞”。
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解决作用发挥难题。探索实施“红旗管家”行动,借助新就业群体网点覆盖面广、走街串巷的优势,不断延伸网格化治理触角,引导快递物流行业党员带头参与、融入社会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开展“随手拍”公益、当好“城市微管家”,在突发事件报告、社情民意传达、民生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广泛开展“亮身份、作承诺”等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引导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热心服务,鼓励党员职工关心企业发展、争创工作业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奋勇争先,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实施“红色驿站”工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金融机构、商圈等阵地,建设“红色驿站”,加强关心关爱,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综合服务,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